�今早,被邻居家2岁多的小女孩状如“撕心裂肺”的哭声吵醒了,她嘴里不断喊出“妈妈”、“妈妈”,她爸爸却无奈地一遍遍喊着“别吵、别吵”。我拿起手机一看,7点半,估计是她妈妈去上班,小女孩却感觉一刻也离不了母亲的怀抱吧,很闹心,也有点小温馨。
1
我小时候是那样的小孩吗?应该是有过的吧,我想。可是,我与母亲的关系并不十分好。虽然不可否认,我还是爱母亲的,只是我老感觉不到她对我的爱是那种打心眼的维护与不苛责,很小的时候,我总把这样的情感归结为她不够爱我的父亲,所以她不够爱我。这样的观念持续了很久,直到我自己结了婚,才知道,夫妻间的吵架实在是挺平常的事情,虽然,我曾跟自己说,婚后绝对不吵架。
是的,很小的时候,我已经学会“察言观色”了。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概4岁这样吧,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又吵翻了,我妈二话不说就开始收拾衣物准备回娘家,而我正在吃早餐,这时我已经学会了留心观察,看妈妈收拾的衣物多吗,如果不多,证明她只是暂时离家;如果多,就证明不回来了。我一边吃一边偷眼看,不哭也不闹。恩,收拾得不多,还会回来。我心里默念道。
谁知母亲拎起包袱走的时候,又问我一句“琪琪,你是跟妈走还是留在这?”我懵了,虽然知道她肯定还会回来,可是要这么小的小孩做这样的选择题,不蒙圈才怪,因为我想爸妈永远在一起呀。但是母亲在走出家门的一刹那,我还是追了出去,眼泪一边流一边喊,“妈妈,别走。”
我追她至巷口,她还是问我跟不跟她走,并想拉我走。这时,我爸跑过来,抱起了我,我在我爸怀里没有挣扎,但小手却伸向我妈,一遍遍地喊着妈妈,痛哭流涕,却没有留住她暂时要离去的脚步。
小时候他们有一次争吵更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吵得太大声,惹得好多邻居都拥在门口看,我妈仿佛更来劲了,只见她用手大力一拨,把桌子上的暖水壶、茶几什么的都打翻在地,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妈依然不依不饶地骂骂咧咧,而我只能哭着喊“别吵了、别吵了”,我一边哭一边觉得很丢脸,那么多人看着呢,我妈依然和我爸吵个不停。
我不知是不是因为我父母吵得太多,在我心里留下阴霾,反正很小的我,最大的愿望是以后离这个家远远地,最好还要找个好人嫁得远远的,不再回来。
2
或许因为这样,我很小的时候,就不是那个会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对待事情,我会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会因为父母的意愿而改变。比如说,小时候亲戚最爱逗小孩的节目,就是问她更想像爸爸多一点还是想像妈妈多一些?从而看孩子更爱谁。我妈之前就教我,要两个之中选一个才是标准答案。而亲戚们真问到我时,我却灵机一动说出了另外的话,我说,“我两个都不要像,我要像我自己。”亲戚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呀?”我会说,“因为爸妈各有他们的好,我不想偏向任何一个,所以我要像我自己。”这真不是一个标准答案,我妈回去还说我,你为什么要说像自己,你应该要二选一才对。我却不以为然。
是的,或许“活得像我自己”才是我自己真正的心声,只是小小的我并未意识到罢了。
3
我一直内心特立独行地活着,我妈老说我脖子硬,爱和她顶嘴。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只要小孩不是犯原则性的大错误,她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你的孩子。她有她自己的想法,是好事,总比一个没主见的应声虫的“乖孩子”要强得多。
就拿我高考决定填志愿,想到外地读书一样,因为我们的小城实在是太小了,它装不进我的梦想,我也很想到外面见识一下学本领。多正常的想法呀。我妈却偏不,她一定要我填家乡的学校留在本市,哪怕考分高于本市学校的分,填志愿也只能填本市的大学。还拿出外地有多么险恶的事例来吓唬我。甚至还哭着骂我爸,说他不管不理我。
我看着她蛮横无礼的哭诉,在心里摇了一千次头,最后我对我爸说了一句,才震住了我妈的骂骂咧咧。我说“爸,我是去读书的,我不是去外地死的吧?她哭成这样,是咋回事呢?”,于是,我爸也不得不帮我说了句公道话,“孩子有她自己的选择,你别老啰啰嗦嗦的。”
我当然知道时下的人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离自己太远,所以我妈才悲伤哭泣。可是,我从来不觉得孩子围在身边就是对父母尽孝,相反,我觉得最好最大的孝道应该是:孩子努力做更出色的自己,从而让父母不再为自己担心。
难道不是吗?作为父母,你禁住了他们的手脚,不让他们高飞,他们的翅膀都退化了,还怎么能真的守护你呢?如果他们没有好的臂膀,她又怎么能继续守护好下一代的重任。
我至今觉得,远离家的那几年大学生活,是我人生最快乐成长最快的一段时光,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4
出来工作后也是,我依然遵循客观和自己的内心。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而耳濡目染的孩子见多识广,他们接受的信息是父母的几倍之多,观念之新是日渐年老不理事的父母所不能企及的。所以,极有可能,孩子说的,才是对的。
就拿我工作后来说,我老跟我爸谈论梦想什么的,甚至有一次我还煞有其事地和我爸说,我以后要买套房子给他住。我那时在老家工作,虽在单位,但工资极低。所以当我说出这样的话时,我爸笑话我说,有人又要画“饼”给我吃了,是挂在墙上呢,还是放在肚子里的?可是我总是觉得:梦想梦想,想了再说;连想都不敢想,就永远只能是梦。
那时单位还可以分房,在我工作了几年后,我真的就碰上了分房的机会。我心里很清楚,新房对于我父母而言,一定会像一道强力的黏合剂,它能愈合我爸妈间的隔阂与裂痕,哪怕不完全。所以,我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虽然我家并没有多少钱。
那天我爸刚和我妈吵完,他的眉心会拧成了“川”字,不过他背朝我躺沙发上,头向里,看不到表情。
我可不管。我对我爸说,爸,我们买房吧。他转过头来瞟了我一眼,我看到他的脸拧巴,“哪有钱,买什么房?你就是会做梦。”说完继续面朝里。我说,我不做梦,单位现在分房子了,但前期要先交几万,你看你能拿出多少,我们合买就是了。我爸却嘟嘟囔囔地也不搭我的话。
我知道我爸平时极爱锻炼,而单位分的房子刚巧就在山林旁边,爬山锻炼,对于父亲来说是极适合的。于是我继续劝他,“你先不要拒绝,那房子在山的旁边,你周末不可以去爬爬山什么的,你先去看看位置你喜不喜欢再说嘛。这机会不是经常有,钱,可以凑着,哪怕借,反正可以慢慢还。”我爸听完我的话,一阵沉默,可是一贯太了解他个性的我知道,他被我说动了,内心正在思考。
于是,我不出声,他也不出声。5分钟后,我爸含糊不清地说,我下午去看,你说个位置。我忍住笑,报了地名。我爸中午一吃完饭就去了,我心想,急得你。
回来后,我爸期期艾艾地说,我手头没钱。“知父莫如女,我知道你会喜欢的,也知道你没钱。不如你先向我姑他们借点,我呢也出一些,咱们先定下来再说,钱慢慢还。”我爸爸想想也对,开始行动。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他看着墙壁一面面地慢慢变白,有电梯,免去他以后老了上下楼的不便,他能拥有他自己独立的房间,最主要的是母亲也勤于与他沟通,他们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吵闹,因为讨论装修的事情都还来不及呢,他的“川字纹”也慢慢消失,再也看不见了。
5
可是,我依然不是那个乖的孩子,我仍然会在你们错的时候,犹豫不决的时候,大胆地说出内心的想法。我会说,你们膝盖疼哪是什么锻炼不够,你是缺钙吧?你们说哪有的事,却接连一个星期吃芝麻糊、吃虾皮粥,后来说不疼了;装修厨房时,我不顾你们要贴腰线瓷砖的说法,坚持买了2块花砖往上贴。你们摇头,可是贴完好久后,你们说,怎么现在的瓷砖店连腰线瓷砖都没得卖了,看来产品不受欢迎。果然花砖大方又省钱;我说,股市有风险,你们要怎样怎样做?你们每次都要和我争论一番,但按我说的似做了之后,又会发现,好像是那么回事。
是的,我或许从来就不是那一个乖乖的小孩,如果你们好像要犯错误了,我还是依然会毫不犹豫大声地说出来,完全不顾及你们的想法。而最好的孝道其实应该是:我渐渐地变成了犹如父母的样子,而你们却已经长成小孩。
那么,就让我现在拉起你们的手,一如你们当初紧握着我的,在下雨天,反复叮嘱着我绕过那一潭潭的积水,小心地向前走。那么我们现在也这样互相搀扶着慢慢地、慢慢地地向前走吧。(一路坚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