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阅读丰子恺的著作时,阅读到了他对孩童之乐的描写。
尤其是一句,大意是詹詹(其孩子名)非常天真,每次哭起来总是非常卖力,总是会哭晕过去几分钟。虽读来有趣,却非常认同。
孩子活在自己的乐趣里,大人不仅无法触达,反而时常觉得反感。
陌生人更是如此,觉得孩子嘻嘻哈哈甚是吵闹,家长则在开始时有心情陪着一起嘻哈,一旦孩子一直处于这种亢奋状态时,心情立刻转为阴天,以严肃口吻警告孩童,不要再继续。
孩子以为你认同或者理解他的快乐才与之一起玩耍,根本无法理解为何大人转而就生气开始怒吼。
作为一个家长,既是孩子生活的参与者,也是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观察者。
上述情形在家中时有发生,尤其是与父亲或者爷爷的玩乐中更为明显。
可能一开始他们还能参与其中,但是很快就生气转为严肃,孩子还沉浸在刚刚的快乐里,又不得不从快乐里抽身面对这严肃而无趣的世界。
他们喜欢与大人玩耍,容易沉迷,但是大人却时刻保持清醒,随时抽身离去。
这对孩子其实也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