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本就是每个人的权利,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看法,这本就是我身为观众的权利。
为什么朋友圈有评论的功能,为什么时事新闻下面会有评论的专区,为什么电影电视剧每一集下面都有评论的专区,美团点个外卖我们可以评论,10086打个人工服务都有打分,正是因为评论,有了大众点评。
评论本就是我们的一个权利。
可是有时我们的只是想简单的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却得到对方一脸的不置可否,然后扔来一句“你行你上啊”
我们也知道对方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呛声,故意惹我们生气。
但是如果真的一时冲动选择了“上就上,谁怕谁”的态度,反而更容易落入对方的陷阱。
因为多数情况下,我们也真的是没能力上。
你行你上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bi
你厉害,那你来
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这些让我们无法接下去的说法。
说上吧,我们有时真的没能力上;而且不管怎样,好像都觉得自己的评论权被剥夺了。
说这些话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呢?
原因往往无外乎这些: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与听者不一致;不想承担自身角色对应的责任。
面对我们经常遇到的,却经常蒙圈的对话,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很好的回应回去。
有,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个方法,而且很简单,只要掌握几个原理就可以。
01
澄清各自的角色
在我们听到“你行你上”的时候,可能是你的好朋友和你说的,可能是你的同学或同事和你说的,也可能是陌生人说的。
如果和对方没有交集的话,我们直接澄清彼此角色不同,责任自然而然也就不同。
我们既不需要“行”,也不需要“上”。
我们来看看网友给出的回答
我怨个鸡蛋不好吃,还得自己会下蛋不成?
我评论个冰箱,难道我要会制冷?
我评论个电影拍的假,我就要会拍电影?
这都很好的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说明,我们角色不同,责任也不一样。
但是,如果对方和我们有交集,那就需要换一种说法了。
02
指出对方在逃避
我们先来了解下“你行你上”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把事做好,就应该直接把这件事做了;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就应该直接提出,总之你不许说我。
面对这些为了逃避责任的托词,我们完全可以大方的承认自己不行,把对方架在制高点,使其下不来台。
比如:
“队长,你办事怎么这样呢?”
“那你行你上啊,你以为队长这活好干吗?”
“我就是知道自己不行,才没有竞选队长啊!你既然当选了,我以为你一定比我行呢,看来我看错你了!”
说到这份上了,难道队长还能逃避责任吗?
毕竟,地位越高,责任越大,你行,你上了,我从下往上批评你,你又能抱怨什么呢?
03
锁定对方的责任
在某次演讲中,乐视的CEO贾跃亭抱怨百度,腾讯,阿里组成BAT搞垄断,害的其他创业者无路可走。
马云就问他:“如果你成了BAT中的一员,你会做得更好吗?”
不得不说,马云的这个问题很巧妙。当时的贾跃亭就蒙了,说了几句大而化之的话,就让这个问题滑过去了。
如果大家是贾跃亭会怎么回应马云的话?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看某人不顺眼,仅仅是因为他事情办得不够好吗?
我们之所以不爽到一定要批评某人,是因为他占据了位置、消耗了资源,还排挤了其他可能把事情办好的人,这叫“机会成本”。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或者至少不完全是“谁行谁上”的,上位的机会那么有限,有你在,其他人就没有机会。
所以,对方最大的责任不是事情没做好,而是很有可能别人会比你做的更好,而对方浪费了世上最稀缺的资源——机会。
其实,贾跃亭完全可以这么说:
“马云老师,每个创业企业面对BAT时都会希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但是垄断的后果就在于,你让我永远成为不了你。
所以你问,“我成了BAT的话会怎样”,我可以坦诚地告诉你,我不知道,也没人知道,因为这个位置你占着呢,而这就是垄断真正的问题!”
既然要回应,就要锁定对方的真正责任,那就是占据了机会、浪费了可能性。
—END—
参考文献:《好好说话》马东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