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伴我同行》(Stand by Me),有一句话印象深刻:“I never had any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
高中班主任老陈曾说过:“以后上了大学出身社会后了啊,你们就会发现那联系最多,关系最好的还是初中,高中同学啊!”当时的我嘴巴一撇不以为然,初中,高中不过三年,大学可是四年啊,更广阔的天空,更频繁的社交,何愁找不到知己好友!可如今大学毕业也已有一年了,回想往事,果然是少不更事,too young too naïve啊!大学班上的同学,本就来自五湖四海,又由于一个导员要管全年级十四个班,无暇顾及引导每个班,班干部也只是上传下达指令而已,因此同班同学之间也没有什么往来;宿舍里的六个人呢,家庭环境各异,生活习惯各异,个性喜好各异,能够互相包容,和谐相处已实属不易,莫奢谈什么知己好友了;社团活动嘛,我这个人又有社交恐惧症又懒癌晚期,几乎没有怎么参加,因此大学看似天高云阔任鸟飞,我实际接触到的人十分有限,大学四年里真正谈得上朋友的只有一个舍友,一个同学,一个老乡而已~读研之后,我汲取大学的教训,告诉自己要改变,要主动,要合群,要广结好友。可是,一学期的实践下来,我发现自己其实又陷入了悲剧的另一面。我故作开朗,健谈状,想努力把出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变成朋友。我一股脑吐露自己的过去;本科哪里,家乡何地,经历过往……希望对方能从中找到相似点产生共鸣,然而对方则十分保留敷衍了之;我热切地询问对方的家乡,本科,喜好,经历……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眼前这个人,却被对方当成“查户口的”充满警惕;我顺着他们的脾性,喜好,希望我说的话,做的事能够取悦他们,结果却总是吃力不讨好,别人并不会为此而把我当成朋友。 虽然大学社交生活很失败但这并没有太影响我,因为我至少还有那帮初高中时代的闺蜜啊!这是自带“社交绝缘体”性质的我为数不多引以为豪的一点;我虽然没什么朋友,但这仅有的几个朋友却是无话不谈,相知相惜,患难与共的真爱啊!人们也不是常说友情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嘛。我们一起熬过七点上早自习,十一点下晚自习的变态高三;我们小假大假腻在一起赶作业,K歌,泡吧,逛街,旅行;我们了解对方的每个小烦恼,每个小秘密;即使大学四散各地我们也频繁地电话,视频,甚至在一次又一次地畅想下我们规划好了未来理想生活的模样:在同一个城市里工作,在同一个小区里买房,做彼此孩子的干妈,周末几家人开车去郊外踏青,假期就组团去旅游……然而,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变了,变质了~视频聊天从一周一次,一月一次到再也没有了,我们各自的未来规划里也没有了对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了更直接的人来分享,我们可悲地从亲密无间的闺蜜变成了寒暑假见那么一两次的一般朋友了。大学毕业后,我们又来到了人生的分水岭,有的出了国,有的考了研,有的找了工作,人生的相交线越来越远了。分隔各地,环境不同,岁月变迁,各自成长,感情变淡虽令我黯然神伤,但这人世间的规律就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不可避免,只能接受。我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接受真心知己难寻觅,再好的感情也会变淡的残酷事实,但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最好的朋友竟会背叛我,这一切的辛酸,愤怒,无奈,我的心至今想起来仍会隐隐作痛,恐怕以后再也不会对谁付出真心了。仔细反思二人多年来的交往,这一切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过去在二人的关系中,我总是那个胖的,丑的,成绩差的,没人喜欢的……和我在一块,她总能感到满满的自信与优越,有了个一个成天黏在一起学习,吃饭,各种吐槽的小伙伴我也不会在意她时不时的嘲笑。但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默默努力着,甩掉了30多斤肥肉,学会了化妆穿搭,交往了男朋友,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于是乎,和我在一起她渐渐地没有了优越感,维系我们友谊的天平严重失衡了。也许她在想凭什么我就可以像开挂一样把一副烂牌打好,而她却二度考研失败,遭男友劈腿,未来一片迷茫。我好心她去关心她,想帮助她,而她却不理不睬后来干脆取关断联系,相忘于江湖。说什么地久天长,一辈子做闺蜜,简直可笑啊,原来不过是“塑料姐妹花”而已,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不能比我好。如今,我的心已如死灰,看透这人世间的虚情假意,逢场作戏。我已不再奢求什么灵魂伴侣,知交挚友。也许过去武侠片,西部片看多了吧,总是把“情义”二字看得最为珍重,现在让宫斗剧,婆媳剧来浸润我吧。从今往后,在人际交往中我会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符合我利益的,我觉着顺眼舒服的才去结交,看不顺眼的,聊不起来的,我毫无必要委屈自己迎合他人,扭头走了便是,爱谁谁的面子。我承认大多数时候也只是想找一个能一起吃饭,逛街,聊八卦不会烦的人陪我打发寂寞而已,如果没有利益冲突,没有表露反感,又何必因为不喜欢某人的做派言行而不相往来。可是啊,说这么多我依然不能说服自己完全放弃友谊,在我内心深处依然燃烧着对真情挚友渴望的火苗。关于交友,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有过一番很精辟的论述,现与君共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互相识别,只要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赏,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成为知己好友。你想要什么样的朋友,就得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提升才是王道,自我实现才是人生的最大价值,愿你我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