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品(2019.04.22)
观察记录(一)我和老妈一起在那儿看,想看一下小蝌蚪,在阴沉沉的雨天会不会爬出来,会不会尾巴消失了。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我们在浅水岸边走了一会儿,没有发现小青蛙。在深水中我们也没有找到。最后老妈让我看水中草丛里有没有。我去看了看,果真看到了小青蛙在草丛里蹦来蹦去。那里有腐烂的树叶子。小青蛙有的是树的颜色,还有的是黑色,有的尾巴很短,有的已经没有尾巴,变成了小青蛙。我想抓,因为我忍不住,手痒。所以我给老妈说,我想下去抓,于是我就脱掉鞋子下去。下去后,我抓了6只青蛙上来,老妈看看拍了照片了,让我放了它。哼,我放它们最后一条生路,要我再看见,我就不放过它了。
记录
因为这两周我给儿童写作群里安排,让他们做连续观察主题训练,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深入的观察,能够持续性的看到同一个事物的变化,昨天很欣喜的有一个,有个小孩子选择观察班级里边的情绪变化,这个点非常的好。
而我家孩子定的主题是他自己选择的小蝌蚪。昨天阴雨连绵,他选择到办公室附近去看蝌蚪。而据这些天的观察,这些蝌蚪尾巴已经变没了,完全变成小青蛙的样子,只不过很小,像指甲盖这么大,黑黑的。他先是到浅水区里去看,发现没有,接着又到深水区的去寻找,竟然也没有。我听到儿子很疑惑地说“这蝌蚪去哪里了?”
我猜想它们绝对不会跑掉,这时候下雨天估计最喜欢到草丛里了,于是带着孩子在水边的一处三棱草附近去碰一碰运气。结果仔细瞅呀瞅呀,孩子终于发现了,在枯叶堆里有蹦蹦跳跳的小青蛙。他很兴奋,看到在池塘的岩壁上有小青蛙在试图的攀爬。他们似乎想跳跃,穿过高高的墙壁,想跳到水岸上。可是对刚蜕变的青蛙来说,它们太幼小,墙壁太高了。
孩子在那儿站着岸边,很着急,想去抓几只。他就说了一句我手很痒,忍不住呀,我暗笑这熊孩子的真。可是我不想让他的脚弄湿,后来想一想,这水很浅,就是一处水陆交界的软地上,何不让他尝试一下。孩子嘴巴里嚷着说要下去,但是等真正要下去的时候,他却有一点害怕。还好,后来他自己摩拳擦掌,自己给自己加油,口中一直说“加油,加油!”
岸不深,他很轻松的就下去了,猫着个腰在草丛里低头寻找。很快他就找到了6只新蜕变的青蛙放到岸上。他自己用两手按着岸边岩壁,使劲一蹬,在我的拉扶下就上了岸,开始欣赏他的战果。
反思
而我想说的是这次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不是涉及到科学观察,它的目的是想观察在下雨天的时候小蝌蚪的变化,小蝌蚪,的新形态,动作都在做些什么事情,这一点需要让他去自己去总结,比如刚开始在浅水区没有发现,在深水区也没有发现,但是在水路交界地的草丛里却发现了,我问了一下,他自己就总结出,这时候刚好是蝌蚪变化成青蛙的状态,它需要陆地桌面,孩子自己总结出来了,但是在文中却没有显现出来。
这次的连续观察主题,我觉得有两点可以需要思考的,第一个与科学观察相结合,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小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和青蛙的生活习性。另外一点可以,调动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仔细的观察,用提问追问的方式,让他自己去探究答案,而不是直接送给他一个科学的结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来主动分享探索的乐趣。
不足:
这次的观察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事先没有说明,事后在孩子的作品中,没有体现。但是在反思中,除了引导孩子观察,还要勾起孩子好奇心,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不过很欣喜地发现,由潜水、深水以及水草处三个地方,孩子得出了小蝌蚪的生活规律。
附: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也找到了儿时的一种感觉,蒙蒙细雨当中我们走在草丛里。雨天里草丛里到处都是晶莹的水珠,树叶上也都挂满了水滴。我搞怪地摇晃树枝,哈哈,树枝上落下的小雨滴全部洒在儿子身上。儿子有点气不过,不服气呀,非要还过来。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也玩这种游戏。下雨天增添了许多好玩的游戏,摇树枝、踩水坑、找蜗牛等这些都是好玩的自然游戏呀。
小结
1、孩子主动的去观察,我只是做了一个跟随者和陪伴者。他自己引导路线带我看看,这样可以调动他的主动性。
2、孩子看到小蝌蚪时,说手痒特别想赤着脚踩在泥地上,去抓蝌蚪。现代社会里大部分家庭都是精致养育孩子。适当让孩子野一下,让孩子去接触泥土,不必太在意他的衣服是否脏了。
和我一起夸夸
1、每天下班和孩子在校园里散步,陪着他观察,即是陪伴又是放松,一举双赢。
2、孩子观察了之后,很主动地讲述观察过程,没有矫正,只是好奇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