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入简书的时候,加入了一个叫“火星联盟”的微信群,几百上千的大群只见其消息不断的滚动,聊天的内容也不全是写作的交流,后来手机开始闹意见,也就退了几个信息量大与工作无关的群。
在那个群的时间不长,我也几乎没怎么发过言,只记得,我说过一句话,“想写诗,但还没有灵感”,后面是一阵沉默,然后有个人问到“写诗,需要灵感吗?”我当时语塞,心想,写作不都需要灵感吗?这或许是一些初学写作的人固有的思维,我没有再说下去(哈哈,或许是有点领悟了吧),如今回想起来,特别感谢那位老师的点拨。
后来,在简书里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认真的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认真感悟和评论,有时候还会把一些好的文章摘录下来,反复的读并引用或者仿写到自己的文章里。
江南莫之的五言、七言对仗齐整,韵律优美,意境丰富;云端一梦的诗几乎每一首我都认真的读过,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把思绪牵引的老远老远,又拉回得很近很近,有很多宏阔的画面感浮在眼前,但我又不确定我读懂了或者正确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或许这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让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冷冬年老师的诗语言简单但总是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或者现实的批判;黎蜂老师的诗我也极喜欢读,用他独有的风格抒写岁月沉淀的淡淡忧伤,喜欢从他的文字中去解读历史和历史人物,去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点滴;周卫英老师的关于写作的文章,每一次读也都能找到新的亮点。
随着不断的阅读和自己的习练,那个写作是否需要灵感的问题又在脑海里盘旋,我想,写作需要的不是灵感。因为,喜欢写作的人都有发现美的眼睛、善良感恩的心和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很容易积淀成素材。只是,我们需要练习怎么把他们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许多大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感动那么多的读者,就是因为他们用最恰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思想、观点或者故事,让读者读到能够感动自己的部分,而这部分感动就源于自己的生活,只是你没有这样表达自己的方式或者技巧而已。
我觉得,上面我所喜欢的几位简书作者,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也不是因为他们有源源不断的美好的灵感,而是因为他们找寻到了适合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沿着这种方式去不断的习练和提升,然后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见、闻、思、悟串为一篇篇动人的新作。
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写作需要的应该是阅读各种风格的名家作品,从中积累、提炼和总结,最终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或者风格,然后将他习练提升固定为自己的方式。
所以,现在是我的散打阶段,想起什么写什么,散文、诗歌、短文......
长长的习练之路,我快乐前行。
因为我知道,写作不是坐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