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呕吐一样写作

昨天看到一个说法,叫vomit writing,“像呕吐一样写作”,深以为然,其实也是另一种版本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想到什么,不管是否成形、是否有逻辑、是否漂亮拿得出手,最重要的是先“像呕吐一样”一股脑儿先都写出来,然后再去整理修改。

我之前一直很关注的一个社会学者,她一边做模特参加极为忙碌的时装周,一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insider来观察记录模特产业,有大量的内容素材都是她在后台换装的间隙、在等电梯的碎片时间,抓紧用小纸片记录下来的,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所有的素材记录不能超过24小时,发生的事情、自己当时的感受,一定要在24小时内及时记录下来。

我在七月和八月一共看了近三十场演出,几乎以剧场为半个家,其实有非常非常多长长短短的观后感想可以写,但每次想记录的时候,都觉得,啊,想得还很不成熟/还需要再多查一点资料/还可以再看看其他版本对比一下/我这样不专业的看法写出来会不会贻笑大方。

于是很多感受便如同飞鸟,倏忽而来,又翩翩而去,和我浅浅经过了那么一下,如风过水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而书写如捕风。哪怕是拙劣的初稿,也会留下飞鸟来过的证据。

而且书写本身其实并不是纯粹输出的过程,也是一种把思绪具像化的过程,很多朦胧的想法,开始书写之前只是一团似是而非的混沌,在书写的过程中,仿佛雕刻石头,逐渐把石头内部隐藏的心中塑像呈现出来。

我另一个好友是人类学博士生,在牧区做田野的时候,也是以手机为记录载体,恨不得每天要在手机上输入几千字的田野笔记。恰是这种及时的书写记录,才能让她在后来写论文的时候回看素材便如同再度身临其境。

及时记录吧,“像呕吐一样书写”。

作者:曼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