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这几天“炸药桶”被点爆,导火索是房地产去库存期间,对几个偏远的小区承诺可入学本市最好的中小学,今年去库存任务完成,为减少二手房炒作,政府突然增加入学限制,只有一手房业主子女可以入学,为争夺入学席位购买二手房的业主子女将无缘名校。
学区房是国人绕不过去的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母三迁就引领了“学区房”的潮流。传统“士农工商” 的阶级划分,让“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心。读书是突破阶级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而进个名校则是加满燃料的助推器。几千年过去了,这条金科玉律更是被奉为圭臬。印度电影《起跑线》米塔在剧中的经典台词“皮娅得上个好学校,如果她没能进个好学校,她会自卑,她会接受不了开始吸毒,那她的人生就会毁了。”就一个真实的写照。上个好学校,走上人生的巅峰;进普通学校,则是半只脚踏进了泥潭。不可否认名校创造了高升学率,高成材率,但进名校不过是懒惰的家长对孩子成材的自我安慰,他们在内心树立了一个标杆,只要进名校孩子自然会成材,万一进不了名校家长也拯救不了孩子即将滑入深渊的人生。
上海48岁的海归硕士,握有加拿大顶尖学府的毕业证,却在2012年归国后却一直在家打游戏,专心啃老长达6年,期间老母身患尿毒症也未能照顾。80多岁老母亲迫于无奈提出诉讼,要求儿子履行赡养义务。千辛万苦送入名校,人生也没有走上巅峰,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人生不只学习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这些好品质的养成都是由家庭教育来实现。套用木桶理论,进入名校,是有良师益友帮孩子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几个方面,把木板钉紧压牢,但学校不能把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板子也孩子钉牢,反而家长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钉子。
不少家长工作日送孩子去学校,下课了送老师家写作业,周末报辅导班,寒暑假报夏令营或者培训班,孩子醒来的时间80%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剩下20%在家自己玩,家长都在玩手机,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孩子。反观《爸爸去哪儿》的天天、嗯哼,年纪小小已经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待人接物得体大方。没有进入“名幼儿园”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成果已经突显。也许你会说因为明星有条件请好家教,但是节目中当爸爸们自述育儿观念、陪伴教育孩子成长的时候,懒惰的家长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不能请好家教,但可以予以陪伴,给予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最基本技能。
希望靠学区房把孩子送入名校,借此摆脱对孩子的教育,还寄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个借口。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网上说自己成为状元的一个理由,“从小给我营造了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投入多少钱,而是给了他多少家庭教育。父母每天晚上在家打麻将,孩子学会的也就对碰糊;父母每天在家看书学习,孩子学会的是爱看书。不要总是声讨老师没有教育好孩子,同学带坏了孩子,毁掉孩子的正是不靠谱的家长,不要再因为你的懒惰将孩子最重要的教育甩手他人。言传身教,是你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