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 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

我曾经整理过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三本书,他们分别是:

钱钟书的《围城》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文森特·鲁吉罗的《超越感觉》

《围城》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它是我的中文语文课本,修辞启蒙书籍,在那之后我就彻底迷上了“类比”的方法;

《动物庄园》是我的第二本原版书,后来成了我的英文写作启蒙课本,我从中知道了Plain English,也就是简单易懂通俗的英语的精髓;

《超越感觉》是我的逻辑启蒙教程,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拿出来复习,偶尔能想起来当年尚未被启蒙的我是什么样子,会怎样想事儿,于是就在感觉恍若隔世之中,我既极度庆幸又极度后怕——若是我当年没有被这本书启蒙,那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人大抵上要经历这么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二个阶段:我不好,但是你挺好的

第三个阶段:我挺好的,但是你不好

第四个阶段: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围绕着这四个阶段,我想要告诉你3点:

绝大多数人总是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反复穿梭,也就是要么我好你不好;要么我不好,你挺好。

第四个阶段极其美好,但要到达却难上加难。

主动应用元认知能力,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才是唯一靠谱的方法论。


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我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的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更为惊人的是,由于你能更多地、不断地看到别人的好,你所身处的世界的的确确比原来要美好太多了……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又多多少少好奇,过去那么多年里,我错过了多少实际存在的美好呢?可若是错过了,肯定只能怪自己。

我猜,关于“境界”的说教,你早就听了无数遍;我也猜,你很可能跟我一样,道理明白了,就是做不到……其实是:“并不总是能做到”,这两个措辞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这里,我所说的是另外一个路径:

首先,尽量用我的经历来向你说明第四个阶段之美好,也告诉你进入第四个阶段确实难上加难;

其次,早就与你沟通过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与锻炼方法;

最后,要求你在这件事儿上主动应用元认知能力……乃至最终养成习惯。

我们当下的任务其实只有一个:成长——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其实是无论如何都不怕比较将来的……

这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几乎是唯一靠谱的方法论——绝大多数人都还在“尚未被这个世界认可”的状态,所以,仅凭“心态”是不可能调整明白的,“修养”这东西,又不是想想就有的,所以,若是真的有工具,那只能是我们的那个“我们原本都不知道它存在”的,靠我们自己“不断刻意训练”才逐步获得逐步加强的「元认知能力」了。



| 思考与行动

1.在你内心隐秘的角落,你见不得谁的好?为什么?(不一定要留言到这里,但务必认真书写给自己……)

我见不得本来水平和我差不多,结果超越我,比我更优秀。

因为我不期望和我水平差不多的人,在后面比我优秀,这样就不会有笨的人与我为伍了,会显得我很笨(哈哈,是不是内心很龌龊)

2.准备一个本子,只用来记录自己在这方面的元认知能力调用的过程。

准备一个本子,记录自己这方面的元认知能力调用的过程。元认知能力是指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的过程。我在与他人互动的时候,我有没有出现见不得他人的“好”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每次出现见不得的好,都有哪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的心理活动?如果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起作用,自己又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见不得他人的好,这一行为?自己能从他人的好中,学习到什么重要道理呢?

3.你在你所不喜欢的人甚至讨厌的人身上学到过什么重要道理?你为什么不喜欢那个人?你学到的是什么?那东西为什么那么重要?

001、我在不喜欢的人甚至讨厌的人身上学到过什么重要道理:我以前最讨厌的一个人是原来的一个合作者的老婆,也就是老板娘。

我从她身上学习到了按规则办事的严谨性。规则说小了是家规,公司规则,说大了就是社会规则,做人规则。如果我对她扣我工资的事情耿耿于怀,那么我就是逻辑不分的强盗思想,我如果不警觉自己这种强盗思想,我就会在其他地方也犯规,反而不会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问题,让自己及时的纠正和成长。

002、学习到的一个知识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要“吃混糖锅盔”,成为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没有原则是非常可怕的,小事可犯,大事原则性就会更混乱。

003、社会由种种规则维持着秩序,生活中处处都是规则、家庭有家庭的规则、学校有学校的规则、 国家由国家的规则,我们就生活在规则之中 不遵守规则,就会付出代价。波兰作家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如果我继续漠视规则,总有一天会给自己的人生增添危险和变数。而且聪明的人,都是极有自己的规则和原则,我想要与聪明人为伍,规则不清,自己永远也成不了聪明人,这是我非常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