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谈的问题,商业史上的一个有趣的案例很值得借鉴。也是我听罗胖的《得到》所得到的启发。
如果你开了家小品牌的奶茶店,突然旁边开了加比你不论面积还是品牌都大很多的奶茶店,老板这时怎么办?(文末️有具体解决方案)
如何对抗巨无霸?
假设,一家新兴的小品牌,要进入一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里有一家传统的巨无霸,那么请问,你会从什么角度向它发起挑战?
通常的思路无非是两种:
第一种是找它最强的地方去竞争,就是硬杠和死磕;因为最大的优点就是已经被大众接受的赢利点。
第二种是避实击虚,找它最弱的地方去竞争。
但是很可惜,这两条路在逻辑上都不大容易走得通。
为什么?
你想,如果你挑一家大品牌的长处去竞争。它的长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也是人家努力的结果,也是在长期市场环境中演化出来的。
围绕这个长处,一定已经积累了太多看得见看不见的优势。而且,一旦它发现这个核心优势被挑战,人家又不傻,会立刻调集比你多得多的资源来围剿你。
所以,即使刚开始看起来,你的做法是有点新意,那也没用啊,蚂蚁不管啃大象多少口,等大象觉得疼的时候,还是可以一脚踩死蚂蚁。
那你说,我挑战大公司大品牌的弱点行不行呢?
这好像也不成立。
既然是弱点,其实也间接地说明了,在这个固有格局下,这个点好像就没那么重要。要不人家怎么把它变成了弱点呢?
如果你真的通过努力证明了这个点其实很重要,那老戏码还是会上演,大公司还是会调集资源,把挑战者干掉。
大公司大品牌这个胖子,一旦注意到你,小命就没了。
所以,在商业史上,如果市场格局本身没有发生大的变动,没有出现技术革命,大公司的地位,总是难以撼动的。
不过,你想过没有,在人类商业史上,还真就有不少例外,市场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老的巨无霸一直就那么强悍,但是生生就在它的旁边长出来一个新的大家伙。
比如: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可口可乐的旁边,长出来的百事可乐。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
可口可乐创办于1886年,百事可乐饮料诞生于1898年,前后差了十几年。在美国的饮料市场上,直到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是无可争议的一家独大,几乎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
你想这是个什么行业,这个市场的稳定性太强了。产品没有什么创新,市场格局不会发生突变,那你觉得,百事可乐的机会会出现在哪里呢?
现在看商业史的资料,百事可乐撕开第一个口子,是1939年的一次神操作。
说它神,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推出了一个大瓶装的百事可乐。和竞争对手可口可乐相比,这个瓶子容量比可口可乐多一倍,但是价格和一瓶可口可乐一样。
就这么简单。
你可能会说,同样的价格,多给一倍,这不就是变相降价吗?不就是价格战吗?这也能赢?就算赢了,这有什么了不起?谁还不会价格战?
其实这个案例我原来也见过,但是注意力集中在价格问题上了,所以没觉得这事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最近又看了一些材料,才恍然大悟,妙处不在价格上,而是在瓶子上。
当时如日中天的可口可乐,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就是设计出了一种流线型的瓶子。
这种瓶子的设计,一直用到了今天。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那种,像曼妙的女性身材的那种弧形玻璃瓶的可口可乐。
你想当年这个设计多亮眼,当年的饮料市场很乱,也没有什么品牌意识,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也没那么发达,可口可乐就凭借这个瓶子,可识别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它成了可口可乐的象征,这个瓶子就成了它垄断市场的一个超级品牌武器。
好,既然有了这个好用的东西,可口可乐就在市场上投放了上百亿只玻璃瓶,另外还有什么?就是海量的广告啊。仅仅1939年,请注意,美国这个时候还没有走出大萧条哦,仅仅这一年,可口可乐的广告投放就达到了1500万美元,那个时候,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电视。广告做什么?当然就是展示这种瓶子,让这个瓶子深入人心。
理解了这个背景,你就明白百事可乐这个动作的妙处了。
挑战者百事可乐来了,做一个比你大一倍的瓶子,里面的饮料自然就多一倍,但是价格跟你可口可乐一样。在消费者看来,买百事的可乐比买你的划算。请问可口可乐该怎么应对呢?
你要是不理,那好,百事就凭借价格优势攻城略地。
你要是理我百事,那请问你怎么理我呢?
你也做一个跟我一样大的瓶子?不好意思,你会肉疼的。因为你可口可乐投了大量的资本在这个瓶子上,全球的供应链、灌装厂,还有海量的广告费,你敢换瓶子?一换,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就要重新开始重建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有决心,非要换,你可口可乐那么大的摊子,全球工程换一遍,瓶子的模具要换,从生产到运输到零售,有无数的细节需要重新调整,广告也得换,这得需要很长的时间吧?
这个时间,足够百事可乐在你的市场里撕开一个口子了。
你看,这就把可口可乐这个巨无霸逼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事实上这一年,百事可乐就凭这一招,就拿到了20%的市场份额。
我们如果把这个动作,仅仅看成是价格战,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假设当年百事可乐是用一样的瓶子,但是价格减半,这会发生什么?
可口可乐作为一个巨无霸,应对起来就太方便了。只要也做个降价促销就可以活活把你耗死。
你想,一个巨无霸公司,调集资本的能力,扛住亏损的能力,是小企业没法比的。等把你百事可乐熬死了,再恢复原价就是了。而且,可口可乐做这样的动作,不需要反应时间,总部一纸令下,马上就可以跟你正面摆开战场了。
还有,同样的产品,你的价格比对手便宜一半,暂时可能确实能获得一些市场份额,但是时间一长,你在消费者心智中,那就是便宜货。被压在消费鄙视链的底部。这是对品牌绝大的伤害。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今天要说什么了。
一个市场里,巨无霸的软肋在哪里?既不是它的优势,也不是它的劣势。而是它的迁移成本。
换句话说,它在建成今天优势的过程中,一定形成了一些很难改变,转动不灵的东西。这些东西,符合以下这些特征:
第一,改变的成本巨大
第二,一旦改变,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所以损失还巨大
第三,改变的流程很慢,时间很长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如果你开了家小品牌的奶茶店,突然旁边开了加比你不论面积还是品牌都大很多的奶茶店,老板这时怎么办?
比如你开了加自创品牌小奶茶店,旁边突然开了一百多平方的益合堂奶茶。
大家都知道这个品牌的优势:以价格超级优惠,七八元就可以一杯茶饮,店铺环境又不低档取胜。
你去把自己店里十几元茶饮都降价和它拼价格优势?
显然是行不通的,顾客还是会去选知名品牌。
而参照百事可乐的案例,你应该选择竞争对手不能改变的难以迁移的去改变,然后做大做强。
比如,你的价格还是要保持在十几元升至要升价,然后把产品做得料更足,新品不论从口感还是包装更新潮,比如水果茶,满满的水果,而不是对手八元一杯里面的一点点。
而大品牌本身对包装,配方用料和价格都是规定死的。
你才有机会形成自己的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让顾客明显区分,因为你们是出品档次不一样,所以贪便宜的会去益合堂,而更新潮和更丰富食材的就会选择你的小品牌。
这个时候就可以弱化品牌之间的竞争,而转到对产品需求的选择。
中国现在的白酒市场就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江小白25一瓶的酒,不去比其他白酒的高档,比其他白酒的历史悠久。只强调江小白是年轻人,一瓶年轻人情情感寄托该喝的酒。
这让其他老品牌都不能去和它比,因为像梦之蓝,茅台不可能放弃优势去迎合年轻人的市场。
所以这块大蛋糕被江小白找不到对手的迅速崛起抢占。
看到100年前百事可乐的这个案例,我觉得可以间接地明白两件事:
第一:任何单纯的价格战是不能赢得一次长久的胜利的,甚至是你死亡的选择。
第二:大品牌在建成今天优势的过程中,一定形成了一些很难改变,转动不灵的东西。你能胜出的机会往往在这里。
好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小白姐和你一同成长,积累商业知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