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本次的讲解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生活中,你是偏于理性还是感性呢?
笛卡尔在书中提到,他一开始以为别人比自己更聪明、更理性,也更容易进行理性思考。所以,他曾经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希望自己能与其他人一样,思维敏锐而果断,想象清晰而明了,记忆充盈而持久。
笛卡尔认为,只要拥有了以上这些特质,他就可以跟那些聪明人一样了。或许,这也是所有人都希望获得的。幸运的是,笛卡尔找到了一些途径。通过这些途径,他认真地思考,最终得出了一些准则,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思维方法。笛卡尔凭借这种方法,知识不断得到增长,最终提高了才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性思考方式。
接下来,我们就从笛卡尔的经历开始,来了解一下笛卡尔获得理性思考的全过程。在这里,或许大家会有一些疑问,比如,笛卡尔直接告诉我们“如何理性思考”不就好了吗?为什么我们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去了解呢?
因为笛卡尔认为,凡是以人师自居者,势必会认定自己比别人高明。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老师总是会认为自己比学生的学识要渊博。
但是,所有的老师都仅仅是某一些学科的某一知识领域的佼佼者,所以,他们不可能无所不知。老师本身也在学习之中,也可能会出错,未必全是对的。
因此,笛卡尔认为,学到老师给出的结论,不如跟着老师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笛卡尔要告诉我们他理性思考的过程,而不直接告诉我们他得出的结论。
笛卡尔自幼喜爱读书,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从老师那里,笛卡尔得知并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笛卡尔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一路顺利过关,高质量地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并跻身学者之林。 笛卡尔渐渐长大了,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此时此刻,笛卡尔突然间迷茫了。他开始发现,他学得越多,就越感到自己无知。
事实上,笛卡尔就读的学校,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之一。那里人才辈出,并且在学校的藏书馆里,有着各种艰涩难懂、稀奇古怪的典籍。一般的学者,都在这些典籍前望而却步,而笛卡尔却能把这些典籍悉数读完。在学校里,笛卡尔可以说非常有名,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外界对自己过高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真实情况的不满,让笛卡尔开始深思:或许自己曾经从书本学来的知识,并不可靠,也并非全部的知识。
于是,笛卡尔给自己定了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承认学校功课的好处。
尽管笛卡尔认为学校知识并不全面,也无法解决他的困惑,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学校的功课是十分有用的。比如,语言课让他获得通晓古今中外的必备工具;历史课可以帮助他提升素养,如果多加练习,甚至还可以跨时空,与历代著书先贤们促膝长谈,得到他们思想的精髓等等。
可以说,学校的功课给予人们的是触类旁通的能力。
第二个原则: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
虽然笛卡尔认同学校教育,但同时也保持批判态度。比如,笛卡尔特别喜爱数学,因为数学推理确切明了。但笛卡尔并没有被数学的表面魅力所迷惑,他质疑的是:数学是否真的很实用。
再比如神学,虽然笛卡尔也很敬仰神学,但是,当人们告诉他,人们可以进天堂的时候,笛卡尔却沉默了,因为他不能理解“人升天”这件事。于是,他并没有跟那些鼓吹人能进天堂的学者一样去信仰神学,而是继续去思考和研究。笛卡尔认为,他理解不了的事情,就不能给它下定论。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笛卡尔不再受师长的束缚,并且完全抛开了对书本的研究。他决定,除了自我或者大千世界这本大书之外,不再进行其他研究。
在这之后,笛卡尔趁着年轻,四处游历。他走访宫廷和军队,与不同气质、不同身份的人交往,积累各种经验。可以说,在游历之中,笛卡尔经受了命运对他的各种考验。他随时随地思考他所经历的事情,以确保从中受益,不断进步。
同时,在思考中,笛卡尔也渐渐地摒弃了许多错误的观念,而他的理性思考之路,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在四处游历的过程中,笛卡尔发现了理性思考的四条原则,下面我们逐一来进行了解。
第一条原则:凡是我未明确弄清楚之物,我决不信以为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理解一件事情,一定要自己先弄明白、弄清楚,然后才下结论,给这件事情一个评判。
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大家都说这个人很坏、很阴险。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和这个人相处,并真正学着认识他,而只是轻易相信大家的评论,那么就容易对这个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而笛卡尔说的“我的判断”,就是指我们自己的判断。这一点其实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第二条原则: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将难题尽可能细化,然后再逐个妥善解决它们。
很多人之所以容易放弃,是因为觉得遇到的问题太难,索性就放弃了。 事实上,大部分困难的事情,只不过是简单事情的复杂叠加,只要我们把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拆分成一个个简单的小事情,再把小事情一个个做好,最后困难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了。
举个例子,小孩子刚开始学习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8+9”这种进位的题目,都会觉得很难。但是,如果他们掌握了拆分的方法,把数字“8”拆分成“1和7”,再把算式改写成“1+9+7”,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孩子很容易得出“1+9”等于10的结论,“10+7”等于17的结论。所以,遇到难题,将难题细化、拆分是一个解决问题很好的方法。
第三条原则:依次思考,从最简单的对象和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按部就班,逐渐上升,直至最复杂的对象。
其实,这一条原则是第二条的递进。也就是在拆分难题之后,我们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把小难题排列好,然后再逐次解决。
再举个例子,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时,如果一开始就给我们一份报纸,让我们去读,这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从音标开始学习,然后是词汇,接着是句子,最后才是一整篇文章。按照这个顺序,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掌握一种语言。
第四条原则:无论任何情况,我们都要进行全面周到的考察,复查也要周全,确保毫无遗漏。
这是什么意思呢?用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儿来说,就是“复盘”。也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做完以后都要进行检查。
举个例子,一个小说家,他的初稿往往“不堪入目”。很多人没有最终成为真正的小说家,就是因为他们疲于去检查和修改。因为,对初稿的检查和修改,有时候往往比写初稿还难,费时费力。
所以,第四条原则尤为重要。如果不进行全面周到的复查,那么整件事情有可能会功亏一篑。可以说,第四条原则是理性思考中最重要的一环。
笛卡尔认为,只要严格遵守以上四条原则,一个人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一门学科里的所有问题弄得清清楚楚。
但是,这里还需要一些辅助的准则。究竟是什么样的准则呢?欢迎大家关注:书香悦读。让我们期待下期的解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