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艳红
在这个烈日炎炎、高温不断的夏日,“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如期进行,热情不减。
因为儿子参加了比赛,所以有幸听到了播音界知名人士的点评、看到了许多年龄不大却朗诵的很棒的孩子,收获了不少独特的感受。
一、收获精神+知识
1.评委老师敬业态度令我感动
从下午将近两点,到六点,刘春华、王著坤、李荫保三位评委老师都在认真观看,侧耳聆听,不曾出去一次,且始终做着耐心的指点。从语气到作品,从体态到服饰,只要有亮点就及时鼓励,有不足就中肯点出,真是认真斟酌、一丝不苟,令人心生敬意。还有音响师、主持人、工作人员……都是认真尽责。
为了推广这个活动,为了挖掘朗诵人才,他们,令人感动!
2.收获知识
通过这次比赛,通过评委老师的讲解,我获得了很多新知识。
首先我知道了夏青杯朗诵大赛,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朗诵大赛,创办于2010年,以新中国第一代著名播音员夏青名字命名,以此促进朗诵艺术的普及、发展,挖掘、培养播音主持人才。
我还知道了朗诵追求“三美五好”,“三美”指音美、意美、形美;“五好”声音好、 情感好 、状态好 、表达好、 配乐好。
通过现场作品展现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再加上评委老师精彩的点评,我对朗诵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到位的理解。
1.朗诵的服饰要与作品内容相吻合,如《三滴珍贵的水》,作品讲的是西部山区缺水,老牛的舐犊之情的感人故事,评委老师肯定选手驾驭作品能力很强,朗诵水平无可挑剔,但是稍微遗憾的是衣服选择露单肩、胸前牡丹团簇的裙子,不够完美。
2.作品要与年龄相符。如有些作品难度太大,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不好驾驭,如选择《黄山松》《我害怕阅读的人》等。
3.配乐要与作品风格一致。
4.找对位置和语气,如“攀谈”,应该将自己放在什么位置,语气怎么定位,与“大山攀谈”,语气又该如何定位。读“雪花飞扬、飞扬、飞扬”,声音要渐轻,读出雪花轻、渐飞渐远的感觉。
这是我平时讲课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也许有些知识以前上学老师讲过,但是因为不经常用,所以慢慢遗忘了。也或许是钻研不深,所以感悟不深。但学艺术表演毕业的外甥女指导儿子朗读的过程中,在比赛过程评委的点评中,我悟得更深了。
评委老师们还多次强调了朗诵的内涵,老师们认为动作过多、评书、表演类其实不是最合适的朗诵选择,古典诗词、新诗、散文诗才更适合朗诵。
由此我理解,朗诵应该是借助语言、声音,将作品表现的内容艺术的再现。如果动作过多,就注重了表演,削弱了朗诵;如果是评书类,就侧重了语言表演。虽然他们都是语言艺术,但是与朗诵不完全相同。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解读了评委老师的观点。
真是越分越细,越钻越觉知识的浩翰无穷啊!
二、收获人生感悟
有幸坐上了后面空出的座位,终于看到了评委们认真的背影、看到台上一个个小选手认真的朗诵。
心中忽然涌出一句话:人生处处是舞台。
对于评委老师来说,也许朗诵就是他们展现最美风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自信、投入、专注、权威。前段时间刚带学生参加过第三届中国花样少年语言艺术大赛的外甥女说,张越等几位评委点评的更是精彩到位,敬业耐心,令人受益匪浅。
对于小选手来说,朗诵的舞台是那么陌生、新鲜、神秘,今天几分钟的舞台体会,也许是他们今生唯一一次,也许是他们的第一次,也许会成为他们将来绽放生命美丽的舞台。尽管水平、悟性、表现不尽相同,他们是那么勇敢的走上了这个舞台,可圈可点可赞。
对于工作人员、家长来说,这里不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只是观众,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他们加油喝彩。我们也有自己的舞台,但此时此地不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不管你是不是在用心表演,你都在那个舞台上。
你逃避、敷衍、懒惰……,你真诚、善良、乐观……,你自信、拼搏、执着……你怎么活着,你在你的舞台上就是什么形象。
人的一生是在一个大舞台上唱一场大戏,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促人奋进、有的让人温暖、有的让人沉醉、有的让人从容、有的令人唏嘘、有的令人扼腕……
人生每时每刻都有小舞台,一幕幕,不尽相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谁又是导演?
难道人生如戏?
也许。但既然都是本色出场,那就活出自己的精彩,不枉此行。
(作品系原创,如有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