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的时候,就很容易对自己的情绪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总结,回想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像只无头苍蝇一样整日“瞎忙”,现在看来,那种状态可称之为“焦虑”。
那么焦虑感来了,该如何应对呢?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前段时间我去老师家里拜访,饭后老师让我自己打发时间,自己便回了房间。
我悄悄问老师干嘛去了,师母笑着告诉我:‘’他练毛笔字呢!每晚差不多这个点就进房了,得两小时才出来呢……”
“啊,老师他坚持练字多久了?”
师母想了想,似乎想不起具体时间,最后说:“哎哟,有好久了,你看客厅挂着的那些都是他写的……”
我站在客厅看着那一幅幅字画,忽然就明白了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没有谁能做到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就算深山老林住着的人也得操心自然灾害,但关键是,当外界向你施加焦虑感,使你整个人焦虑不安,想抵抗又无从做起的时候,你怎么办?
“该怎么过,还怎么过。”那不是毫无目标地随意活着,而是你在心里为自己设定了一条航线,纵然外头大风大浪,你的帆船摇晃不定,也不至于偏离。
“该怎么过,还怎么过”,首先你得给自己添一个好习惯。这个好习惯可以是看书、运动、背单词、做早餐、做晚餐、写文章、画画等等,只要有益于身心,就值得开展。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你知道吗?在我们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都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所以,一个好的习惯,是你思想和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它甚至可以主宰你的人生。
习惯这种东西,其实很像一种肌肉记忆,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能体现其作用和价值。2018年五一劳动节的假期一放完,我隔天就开始看起了《傲慢与偏见》的英文原版,当然,我是抽了早上的时间,调了6点的闹钟,大概看一个半小时才起床准备上班。断断续续,花了足足半年时间才看完,临近跨年的时候,看着这按时完成的目标,我没有很激动,但感到很心安,很踏实,焦虑感在那时离我很远很远。
没有拖到2019的新一天,我竟然主动翻起了另一本英文书。老实说,这半年来每天早上起来就磕书,有时真的觉得很疲惫,但是如果不看,我一整天都会变得很不安,就好像是因为早上没看书,这一天就缺少点什么。
那种感觉很奇妙,后来我才醒悟,当你产生了这种感觉,就说明你开始习惯这个“习惯”了,这是一件好事。
我还有一个比看英文书更早的习惯,就是练写繁体字。每天晚上洗澡之前,我会花半小时抄写繁体字,我室友为此吐槽了无数遍,说那么复杂的字体结构,看着就头晕,简体就能征服世界,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我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因为繁体字很好看啊。”
其实我没告诉她的是,在练字的过程中,我内心会变得很平静。就算室友追剧笑得人仰马翻,我依然沉浸在写字的世界中,边写边想很多事情,甚至会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性格或职业,一大堆值得静静琢磨的事情。
后来我发现那成了我一天中最期待的半小时,这就是养成一个习惯能给你带来最美妙的东西,它让你有了一个可以喘气的小小空间,你可以依赖着它暂作休息,抛开那些烦人的工作和无聊的同事交际,只做着让自己开心的事。
当手上有几个好的习惯充实生活,你会发现焦虑感离你越来越远,很多曾经想不通的事情,也会渐渐理清头绪:
没有焦虑感的人生像死水,一文不值;但是充满焦虑感的人生是开水,容易烫死人。说到底,还是怎么面对焦虑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当你手上有一些一直坚持下来的习惯,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传播焦虑,甚至是陷入自我怀疑。
外界环境,网上舆论,周围人群,时刻纷纷扰扰的世界,我们每天都要被动地去回应这些东西,而一旦参与其中,人是很容易对过去自己笃定的事情产生怀疑的。
一个习惯能改变一个人什么,这个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它可以保护你不那么轻易就被外界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把眼光放远一点,人生就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越早舍弃一些自由,将来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自由。
所以,你需要养成一些好习惯,努力坚持下去,然后等待时间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