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不会思考人生,感觉世界大的和我没关系。我的生活零散着记忆,就是大院里小伙伴们扬扬土,爬爬墙,似乎大孩子都不和我玩,有点欺负我,我却不自知,傻乎乎跟在后面,一跑一闹,也是四季。
家人是记忆中的主旋律,但是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家人都是看管我的家长。学习是我的职责,我怕又快乐着。那时候的学业我都认真对待,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家里人都这么说我,一直名列前茅,考完试就开始担心自己会得第二,每次利用帮老师登分的便利先算一遍班里可能超过我的人总和,然后满意的放下心,回家告诉爸妈“好消息”。
那时候一切是松散的,松散的为块橡皮也能哭鼻子;一切又是紧凑的,紧凑的每天学习,玩耍,赶快学习,为了更多的玩耍。
所以少年时没有悲欢离合,开学放假都是一种悲欢离合。
年轻人开始谈人生,似乎不久以后的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是对校园生活永远的祭奠。即使在学校工作,那和学生时代的心情也不可同日而语。年轻人的人生是一首单相思的情诗。里面难以疏解的情怀和对人生的爱慕,既暧昧又倍感深情。沉重到一时无法承受,过去后才对当时的自己莞尔,充满羡慕的赞赏自己也曾年轻。回味当时的多愁善感,原来一切都太美好,只是当时的我还不曾经历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却在当时为每一次阴晴圆缺伤怀。
慢慢的,不知不觉已而立之年,却总觉得自己依然少年。然而,证明岁月不饶人的不是生日蜡烛的数字,也不是眼角的那几到褶,却是没有了赋新词强说愁的闲情。而立才敢谈人生,因为此时的人生更平凡,不是年轻时的诗句和旋律,不是年轻时的热血和草率,也不是年轻时的不安和幻想,是生活,是日常,是一场无法避免只能享受的悲欢离合。
这种悲欢离合吃在你的饭里,流在你的血液中,踩在你的脚下,躺在你的沙发上;这种悲欢离合哼唱在上班路上的小曲中,书写在年终总结的报告里,揉进城市的车流,刺进盛夏的阳光。
我好像慢慢的融为一体,又好像在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中抽离,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种情感的存在,又义无反顾的置之不理。好像这就是人生,综合了物理现象、化学反应、数学定律、生物本质和历史进程、文学色彩的高级智能体。
我想忘了具体的事物和情绪,我只记得我要过一个唯一的人生。有人解释过为什么越长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那是因为人大脑的记忆量,与时间的远近有关。对昨天的事情,你能记住十件事,而上周一整周的事情,你能记起的事情数量也是十件事,和记忆你昨天的量一样。这样一天的事情量,等于一周的事情量。对应人的大脑感觉:一周发生了十件事,而昨天一天发生了十件事,所以觉得时间变快了。日子的同质化,让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快了。所以只有唯一的人生能让日子每天都不同。
所以,我不想左右什么发生和幻灭,我也不想违背人生,因为,人生就是一场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