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自我突破#Day2
1.心理免疫系统X光片最后一栏的假设:
(1)认为放弃一件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信守承诺也没有那么重要,甚至觉得承诺是对一个人的束缚。
(2)认为通过刷微信、微博能够排解孤独,找到自己存在感,特别是找到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很重要。
2.过去生活中哪些重要事件和经历造就了这样的假设或者认为。
(1)第一个假设的可能经历和根源:总体来说,从小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并不严格,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没有硬性的任务或目标,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被认可,同时鼓励远远大于批评,家庭给了我完全自由成长的宽松环境,来自外来的成长压力基本没有。这种“宽以待人、宽以待己”的习惯慢慢形成后,对一些事情仅仅追求“差不多”就行了,逐渐接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做事不追求完美,不追求极端,80分甚至70分都可以接受。承诺没有做到,可以轻易的原谅自己和别人。没有在不守承诺上栽过大跟头,心里没有这根弦,没有红线和底线的意识。
(2)第二个假设的可能经历和根源:习惯了在一个群体里被关注、被认可、被表扬,从小生活和学习经历都还算顺利,得到的表扬和称赞多,久而久之,把受关注和表扬看的太重,或者说把外在的、短期的成绩看的太重。再到后来,不断离开小圈子,进入大平台,高手越来越多,自己受关注、表扬也就会变少,于是潜意识中渴望被关注、表扬的心理偷偷在发挥作用,自动去捕捉关于自己的信息,希望听到表扬的信息。
小结:如果再深挖一下,这两种经历其实造成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我”。具体来说就是关注自己太多,关注别人太少,考虑问题多从自我的感受出发,以己度人,较少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同时索取别人的赞美多,奉献自己的赞美和认可少。
下一步行动:
1.从不要轻易许诺,不轻易定目标开始。先停下来,从兑现一个小承诺开始(如坚持21天自我突破),客观认清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充分评估承诺的难度,适当冒险。完成后给自己奖励,完不成要惩罚自己。
2.在工作、生活、网上社群中打开寻找美的雷达,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真诚的表达你的赞美。抬起头去观察周围的人们,习惯去关注别人的利益诉求,力所能及的去满足别人的诉求,看看自己能为别人和社会做些什么,奉献自己的力量,用“利人”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用所谓的“优秀”来体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