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父亲换活儿做,我改卷子,他做饭。
一、考卷上的答案
改卷的过程中,我突然想起高中物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我最怕改你们理科班女生的卷子,表面上看写了很多,认真得不得了,但仔细读下来却找不到任何给分点,很滑稽。”
今天,在这小小的屏幕里,我遇见了很多人的答案:
有的答案调皮,形似古文,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位考生用答题卡画画时,表情里刻下的戏谑、傲慢;
有的答案干净整洁,入脑入心,却丝毫不和参考答案沾边,曾试想用竹篮捞鱼,却不曾想,这样的竹篮连打水都是一个笑话;
有的答案写到一半才幡然醒悟,只见答题人挥笔一涂,冷漠、决绝、是非分明,可浪子回头后,刻骨的遗憾仍有盈余……
这方小小的屏幕上陈列的是零零后弟弟妹妹给出的答案,形形色色,但何尝不像我们给生活的答案,奇奇怪怪?
生活中,那些看起来“鸡肋”、“厌世”、“滑稽”的答案并不少见,答案可能是A给出的,也是可能是B,还有可能是A处在B的生活环境中时给出的。
二、生活中的“答案”
答案与考题的关系可不仅仅存在于学校。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都沉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做题”,然后针对生活的“考卷”给出形形色色的“答案”。
这些“考题”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等大小琐事,“答案”涉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冷暖。
提到答案,想必大家都想到了一个词: “参考答案”,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参考答案”与“个人答案”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岁月里尝尽聚散别离的人,每次急急忙忙翻看生活的“参考答案”,都会由衷地感到无助、羞愧,但同时又觉得还差了点什么——或许你想要的根本不是答案本身。
一方面,生活的“参考答案”是理性的,它给予生活里的每一位答卷人以优选的生活思路。
比如,幸福婚姻的条件是门当户对、势均力敌、三观一致、感情基础、志趣相投等,人们可以照着这个“参考答案”去选择自己的爱人。
另一方面,生活的“参考答案”也是局限的,它更多是给了我们一种可能: 发现自己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出入,找到仅属于个人的特色答案。
比如,作为医学生的我,我生活中的“参考答案”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苦练专业技能,但是我在做这些的同时,我得坚持自己的爱好,发掘生活的乐趣(比如文字创作、摄影、绘画),这便是我与参考答案的出入,正是这些出入造就了一个立体的我,真实而多元。
生活的参考答案虽然答即所问,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却涂抹掉了太多个性、感性的因素;坦白说,生活中若只有参考答案,那世界将是极冷漠、空洞、自私的。
生活中,正是那些与“参考答案”有出入的部分,组建了我们个人的特色答案;换句话说,与参考答案有出入的部分,是我们自己的答案。
三、后记
如果提前了解你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无问西东》
一只雌性北极熊一年生下三个孩子,这些孩子里往往只有一只能成活。幸存的这只小北极熊在跟随母亲觅食的过程中很可能还会遭遇雄性北极熊的捕杀,且最致命的是,小北极熊长大后,北极熊妈妈会离开它,由它独自生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北极熊一生都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中求生存;人亦是如此,生活赋予我们大大小小的“考题”,它们大多惊险、隐蔽、致命,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它们促使我们成长、给出自己的答案,力挽狂澜。
“提前了解人生”更像是“作弊”的学生,他们永远给不出仅属于自己的答案。
温酒一壶赠与君,小酌一杯更还情。
描绘这世间答案时,笔握手中,心仍惆怅有余,而不论你赋予人生的答案如何,参考答案摆都放在问题的后面,你的最大问题只是: 给,与不给,愿意,与不愿意。
专题:《心灵之语》
分享今日单曲:《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