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两位门神:秦琼尉迟恭,都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大将。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然而,一般公认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中,尉迟恭排在第七位,高居武将前列,秦琼位居二十四人老末,可见这两人在唐太宗心中的位置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按投唐年限,秦琼比尉迟恭早一年且秦琼是主动投唐,而尉迟恭是兵败来投;论武勋,尉迟恭随刘武周搞叛乱,被秦琼击败后才投降,两人一起担任秦王亲军玄甲军的统领,应该说,秦琼对唐朝的贡献要比尉迟恭要高一些,谁让人家来的早呢;论武艺,秦琼投唐后,“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可以和传说中的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相媲美,而尉迟恭枪挑单雄信,三夺齐王长矛,也有万夫不当之勇,两人似乎没有机会在战场上交手,就算是平手吧。 这样算来,秦琼应该比尉迟恭更为唐太宗欣赏才是,为什么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呢?
第一,秦琼虽然功大,但他更应该算是唐高祖李渊的人。秦琼受李渊派遣,才进入秦王府工作的,刘武周攻唐,李唐朝廷巨震,李渊甚至已经考虑要迁都以避锋芒,就在这时,李世民派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恭军,斩首二千余级,尉迟恭大败而归。解除了唐朝根本之地的隐患。李渊赏赐给秦琼黄金瓶等物,并且肉麻地说:“如果我的肉可以吃,我也可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金银财宝这些身外之物。”可见对秦的倚重。而尉迟恭一投降就不见与李渊有什么交集,估计是秦王直接将其纳入麾下,不断提拔。自然,两人的归属感是不一样的。
其次,秦琼的武勋多在攻城拔寨,而尉迟恭的武勋,除了冲阵杀敌外,还屡次救秦王于危难之际。他刚投唐时,李世民手下对其疑虑纷纷,就在这时,李世民在战场上遇险,被王世充手下骁将单雄信率领的几万步骑兵包围,尉迟恭保护李世民杀出重围,又回头率军击败王军。在迎战窦建德时,侦察敌情的李世民又一次被敌军追击,尉迟恭和秦王并肩作战,大败追兵。所以,尉迟恭不仅有战功,而且战功都是在秦王——未来的唐太宗这个大老板面前立下的。
最重要的,秦琼尉迟恭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同的站位。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现在的史学界普遍认为,李世民在其中绝对是不义的一方。他既没有合理的理由废黜太子建成,也没有迹象表明太子一方要对他下手。在这样的背景下,尉迟恭旗帜鲜明地站在秦王一方,不仅几次撺掇秦王下手,在玄武门之变当日,更是出了大力,不仅亲手诛杀了齐王李元吉,还持建成元吉的首级巡回示众,瓦解了反对派的军事攻势,并且率军要挟高祖李渊,让其亲笔写下命令各部人马一并听从秦王指挥的诏令。后来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定为头等,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了尉迟恭。 而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始终是个迷团。虽然有的史书记载说他也参与了政变,但始终没有详细的记载,正史中只记有:事变当日,李世民率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将伏兵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内。秦琼在哪里,做了哪些事情?没有记载。事变后的论功行赏,秦琼所获也是极微。所以就有当代历史学家认为,秦琼忠诚于唐高祖,并没有参加政变,后世的扭曲记载,可能是为了给唐太宗及秦琼都留一点面子。
帮领导干私事、干脏事,在领导看来,这就是忠诚度的体现,大概也就是两位门神在唐太宗心目中产生巨大落差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