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的时候,为了做一个采访,我和G哥在微信上聊天。
G哥是学土木工程的,人非常聪明,大学毕业了以后直接工作了,进了待遇相当不错的国企,3月份的时候已经上了大半年班。然后辞了。
G哥说,还是回家考公,上了八个月班,觉得太累了。
我感觉“孤独”两个字就游荡在G哥的嘴边,但是碍于男子汉大丈夫的身份,硬是没说出口。我草草地鼓励了他几句,不过心里倒是清楚,他下了决心,做得绝对不差。努力考公,事业也会赞得不得了。
G哥跟着跑工程那段,去了好多地方,后来看到他在朋友圈里晒得足迹图,不禁感慨。G哥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但是没有看到什么难忘、激动、撩拨心弦的风景,因为留下的足迹标签全是“出差”。
年纪增长着,孤独的语境也随之变动着。
15岁的时候感觉孤独,是因为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天马行空,明明自己写的那句话精辟到不行,但一个赞也没收到。
17岁的时候感到孤独,是喜欢的人今天课间操没偷瞟自己一眼,那谁今天一直不和自己对视,实在太恼火了。
19岁的时候感到孤独,是不明确的人生计划氤氲了双眼,考上大学了以为是登上了人生巅峰,结果尽是一堆屁事。
23岁...现在,感到孤独,大概源自来自对未来的希冀、恐惧和压力。G哥在辗转城市之中收集了一束束彷徨,23岁的责任虽是点点滴滴积攒而成,但对于未来的向往和收获的期待,却无声地填满了内心的每一个角落,孤独也趁虚而入,进入了内心的主场。
但比起孤独,大家更害怕的是白活一场。
闺蜜小Y毕业去了上海,高中的时候就说要去上海的人终于去了自己想要的城市,我打心底里为她高兴。
她入职以后,和我嘱咐式说道:“你以后也要进大公司啊!”
我为了表示自己的认真,回复的“好”字后面也加了感叹号。
小Y在上海入职、实习、转正看似一帆风顺,但我很清楚她的一帆风顺背后的辛苦。晚上0点过4分才下班的她,因为自己一个人打车害怕,还给我发了语音壮胆。
我捏着手机为她担心,但也知道我只能担心担心而已。因为她是自己一个人在上海。
即使她只提了一次,关于房租、交通费、午餐开销、团建活动等等,我也知道,在上海生活,等于处于压力的中心地带,她的一帆风顺下,藏着对“活出样子”的努力。
真的是为上海心动才去上海的吗?
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背景、没有后援、没有立场,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上海。去上海生活,从复杂的交通开始,处处都是挑战。
但还是拼命地在上海扎了根,因为尽管在孤立无援的时候需要靠自己、需要和孤独火拼,想要充实能力的心愿却更加强烈。
“我真的超想买辆车的!”
希望能力可以迅速增长,因为需要依靠能力来支撑自己的野心。化孤独为金钱、为安全感,在晚上睡觉之前,默默地想想,将来自己可以在哪里定居买房。
孤独到底是什么滋味呢?
G哥在珠海那阵子,突然智齿发作,每天疼得龇牙咧嘴,吃完东西就去洗手间涮漱口水。
但是一直忍着,没拔。G哥非常无奈,虽然想拔掉一了百了,但是拔牙实在太贵了,没舍得。没办法,就那么一直忍着,等休假了回家才拔掉。
我想,G哥牙疼的时候,尝到的肯定不只是漱口水的味道。
但不管是G哥辞职考公,还是小Y继续留在上海打拼,对我而言,都是“努力活出样子”的表现。
对G哥而言,人生的快乐、家人、朋友无可取代,他选择考公,除了能多多照顾陪伴,还可以在事业上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对小Y而言,上海的巨大机会像是一块磁铁,学以致用的天然战场中,她的能量能够迸发、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重点不在,你在哪里打拼;重点在,你在不在打拼;
重点不在,你打拼得多努力;重点在,你多热爱你的打拼。
找到克服孤独的私人秘方,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而且愿意耗费生命的事。沉浸在热情里面,就觉得没有白活一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