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83期“无”专题活动)
昨天看了刘润的《底层逻辑》,原本只想简单翻一翻,可没想到作者对世界和人性理解如此深刻,让我理解了很多以前看不到、想不明白的问题,所以,我欲罢不能地看了一个小时。
人是群居动物。在群居关系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人,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眼中,群体活动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所以有了道德;为了保持群体正义,所以有了法律。道德和法律便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所以,生而为人至少应该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它们就像空气一样,无法触摸而又无处不在,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础人文环境。
除了道德和法律的人文环境,我们还受很多其他无形规则的束缚。基于理工科思维,我对规律很感兴趣,却发现各学科的规律和现实生活总是格格不入,好像隔着一片海,后来因为关注写作,对人性有所理解,才对这些规律与现实中间的一些桥梁有所感悟。
我以前看过几本关于系统论和模型的书,因为过于学术,有些看不懂,但作者用极少的文字就讲清楚了几种模型,并系统地分析了几种模型的普适性,让我明白自己以前看问题只能看到表面因素,却看不到这些因素背后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因素和关系组成的系统。若面对问题时,不止看表面因素,而以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那么整个问题就会变得截然不同。
例如:以前我看这座公园,觉得这是锻炼和休闲的场所,为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好去处高兴。但若以系统论角度看待这个公园,就会发现这个公园在我眼前立体起来、生动起来。
公园之所以为公园,一定有它功能性的很多面,包括观赏性和娱乐性。花草树木和湖构成的自然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放松。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和跑道等运动场地可以让人们锻炼活动。为了维护好公园的功能性和娱乐性,一定有管理人员,包括自然环境和场地的维护,尤其是湖里水藻的处理,这对维护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活动环境非常重要。公园的用户群体就是游客,一部分来锻炼身体,一部分来休闲娱乐。
在公园这个系统中,若是没有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公园环境变差,公园的人流量会越来越少,最终可能会荒废;若是管理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公园的人流量会越来越多,公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算是一个正向增强的动态关系。
都说人生三境界: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用系统论看问题的角度应该是人生第二层境界,非常有趣,可以日常锻炼一二。
至于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似乎有些返璞归真的意味,我猜测这种境界的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大概是,在看到山水、了然山水之下隐藏着的关系后,却不让这些关系萦绕于心,反而关注山水本身,开放山水在关系之外的可能性,以期待赋予山水以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