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的时光大致分为教书、做饭和谈恋爱,其中做饭也是十分有趣的一部分。初到南阳的时候,我会在休息日约五人组聚会,吐槽聊天和吃饭,顺便听一波大家对我厨艺的赞赏,日子开心有趣,时光快得像是坐上了火箭。
为了和大家一起吃饭,特地买了两套碗碟汤盘。后来还买了一只砂锅,专门用来炖鱼头,还和闺蜜兴致勃勃说到“终于实现了鱼头自由!”
刚开始五人组一起吃饭的时候,星星饭量很小,后来我们在一起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特地问起这件事,他说:“你觉得我那时候能好意思吃饱吗?把孩子饿得回来路上还得再吃一顿饭。”“那也没不让你吃,人家犇犇就没有不好意思,再说,每次叫你不都还是开心的去了嘛?”“一个人吃饭很无聊呀!大家在一起才有趣嘛!”
吃饭不只是为了补充能量,更多得是从聊天调侃中获得精神鼓舞。很庆幸当时的我们聚集在一起,顺利度过了那段大学毕业后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的第一个时期。我们像是这个时代最清醒又最迷信理想的人,调侃着自己与未来,迷茫无措又奋力坚持。很感激那段时光大家互相取暖,互相鼓励的日子,而连接起那些琐碎生活与快乐日子的就是那一顿顿我亲手做出的饭菜。
后来我和星星在一起后,最频繁的聊天记录也是“下班吃什么呀?”“我觉得土豆炖鸡块不错!”“俺也觉得可!”
因为得到大家的一致表扬,也享受那份轻松愉快的聚餐时光,我竟渐渐学会了很多菜,从炝锅到装盘,俨然一副大人模样。虽然那时的我已经二十多岁了,仍然觉得自己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并且不只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我们身上都带着稚嫩与单纯,也带着浪漫理想与满腔热忱。
将买来的食材变成可口美食的整个过程,感到的是人间烟火的慰藉,果蔬诱人的色彩令人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神奇惊叹,那鲜艳亮丽的颜色在油盐酱醋的衬托下释放出让人垂涎三尺的浓香。
星星也说做饭是件可以让人心情放松的事情,我们在下班后除了一起研究题目,还一起专研厨艺。我们一起做他喜欢吃的土豆鸡块,一起炖我喜欢喝的鱼头汤,还一起发明了很多美味的饭菜,比如:从杨掌柜那偷学的土豆丝炒腊肠、精准复刻出的蒜蓉大虾、意外做出来的周黑鸭味道的鸭架、用冰糖煮出来的香甜软糯的板栗……
除了这些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奇奇怪怪味道的失败品,比如 :裹着淀粉炸出来的开出漂亮花朵的金针菇却油腻得难以下口、炸茄盒时越炸越费劲,最后干脆变成了半生不熟的炒面糊茄子、摊鸡蛋饼时总太厚,边安慰自己味道相同,边把那些奇怪造型藏进垃圾桶……
每样食材都有它最适和的搭档,就像番茄与鸡蛋、鸡块和土豆、鱼头与豆腐、生菜和耗油、茄子与蒜末、鱼肉和香菜……倘若换成黄瓜和鸡蛋,味道则大打折扣,而鸡块和鸡蛋煮在一起更会显得怪异。,
神奇的不只有食材,还有不同锅具碗盘的作用。砂锅炖出来的汤比炒锅香浓得多,而炒锅炒出来的菜才能保持最鲜亮的色彩,所谓各司其职在这里体现得淋淋尽致。色彩鲜艳明快的菜就用素色餐盘去盛放,颜色浑厚纯朴的菜品最好放在有漂亮花边的盘子里,汤一定用汤盆装汤勺舀,才有仪式感……一顿丰盛的餐饭,必须先收拾干净桌子上的杂物才能让人心情舒畅。
端上餐桌上的饭菜中有很多的学问,除了色香味,还涉及美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体现搭配哲学,体现中庸之道,每一道菜里也会带着故事,或许是对家的依恋,或许是对友情的怀念,或许是时光的追忆,追忆那些陪你吃饭的人,追忆那时的你们,那时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