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富养”,
就是“我现在有的,都可以给你”;
而“强行富养”,
则是“别的孩子有的,我砸锅卖铁都给你”。
-1-
春节和闺蜜相聚,闺蜜的娃一岁半了,乖巧可爱。
但闺蜜却难掩满脸的疲惫——因为入不敷出,她接了一个寒假辅导班,初四就要去上课,除夕夜都在写教案。
“奶粉,尿不湿这都不说了,买玩具得从德国或者日本代购吧?然后得买英文原版绘本吧?然后,你得送她去早教班吧?后面还得送她去上蒙氏园或者国际园吧?还有兴趣班,得上个钢琴课吧?舞蹈和跆拳道总得选一个吧?美术类的总得选一个吧?还得看是不是学个书法或者小语种……再后面是小学,得买学区房吧……唉,到处都要钱!”
我正感叹她被自己的“小目标”们压得透不过气来,她又说:
“我都想好了,以后从上幼儿园开始,她要啥,我就给啥。咱们总得让孩子跟上时代嘛。你说别人家孩子都玩着国外代购的高质量益智玩具长大的,就妞妞是玩路边摊的玩具长大的?二十年后,一打开简历,会钢琴英语什么的都成标配了,还有孩子会芭蕾架子鼓法语什么的,满满一大页,我孩子啥都没有,怎么办?她会不会恨我?”
-2-
闺蜜这样的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毕竟,在我们的认知里——孩子怎么养,长大后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穷养”孩子,很可能会让孩子内心匮乏,一切向钱看,过于功利和短视;
而“富养”孩子,则会让孩子内心充实,眼界开阔,自我成长更完善。
道理本来是没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走了样——比如,每当开学时节,我们总能看见这样的新闻:
那富人的孩子都是什么画风呢?
李嘉诚是生活简朴、克勤克俭的代表,一只26美元的手表戴二十年……两个儿子在外上大学时依然是骑单车,李泽楷为了赚零花钱还做过高尔夫球场的球童。
约翰·洛克菲勒对自己很刻薄……在他的影响之下,这个家族的孩子也过得相当节俭……洛克菲勒家的4个孩子只有一辆自行车。最小的那个男孩8岁前都在穿姐姐们的衣服。
根据一项调查,91%的美国的大富豪表示他们鼓励孩子参加慈善活动……未成年孩子中有45%的人学习之余去打工,近一半的孩子从父母处得不到零花钱。
穷人在“富养”,富人也在“穷养”。
于是,富足家庭的孩子,可能言行端正,吃苦耐劳,温暖正能量;而穷人的孩子,却越来越多地染上了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这样的毛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往往会忘记:“强行富养”只能成倍地增加孩子的匮乏感,甚至还不如“穷养”。
-3-
关于“强行富养”,歪歪兔育儿老师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碎碎念:
“为了这个孩子,我都一年没下馆子了……”
“现在学区房这么贵,我连衣服都舍不得买……”
然而,抱怨得最多的家长,往往也是最舍得给孩子花钱的家长——朋友圈里前一条还在碎碎念“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生这孩子我简直是脑子抽风!”后一条就高兴地晒单“儿子的新玩具到货,原装进口拼插积木,自带小灯灯和小马达。”
其实,恰恰正是这些家长,最容易产生“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啥不听我的”这样的情绪。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远远比物质重要。
而如果孩子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正能量和关爱,偏偏父母还要啥给啥,就会产生一个可怕的结果——用无尽的物质来弥补内心对爱的渴求,在物质和金钱方面榨干父母。
这种心态到社会上,就是“我弱我有理”,就是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究其根源,就来自内心的“匮乏感”。
-4-
说到这里,熟悉兔妈的读者大概预感到了——兔妈又要推书了。
别走!兔妈其实这次想说的是: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成本最低的“富养”。
因为“富养”养的从来都不是吃穿用度,而是性格、眼界、思考能力。
即使你不能经常带孩子去环游世界,孩子也能在书中看到天地间的精彩;
那么这一次,兔妈要跟大家推荐什么书呢?歪歪兔财商教育童话!压岁钱收得差不多,该和孩子谈谈钱啦!
10个小故事,为孩子展现了10个财商知识,同时也描绘了歪歪兔从“一穷二白”到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的奋斗史。
1.小财神变成了驴——钱是从哪里来的?
2.倒霉的椅子舞——亲友的馈赠是必须的吗?
3.中了大彩票——钱是万能的吗?
4.停不下来的陀螺——健康和金钱哪个更重要?
5.最初的愿望——需要的还是想要的?
6.红色的凤仙花——施与是吃亏吗?
7.彩虹镇上的来客——穷养还是富养?
8.胡萝卜成灾——麻烦和危险哪个更可怕?
9.赔不起的胡萝卜——一分钱能够变巨款吗?
10.做一只知识兔——怎么选择才划算?
每个故事后都附有“父母必读”帮助家长在亲子共读中抓住教育重点。
每个故事后还附有“互动问答”,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把故事场景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非常适合收到压岁钱后一下子富起来的孩子。
新年新成长!借着“压岁钱”,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钱、使用钱,这无疑是财商教育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