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大连台风登陆,大连降暴雨,多地遭受灾害。更有一个18岁的年轻人在街头突然触电身亡。
难以想象他的家人会感觉怎么的晴天霹雳。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早晨出了门,晚上就不再回来了吧?
傍晚,雨过天晴,美轮美奂的彩虹挂在天边。然而那个18岁的年轻人却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我们蹉跎着的今天是他向往的明天。
每一次,面临天灾人祸,突降大病,人们都会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想要珍惜生命。然后,过不了多久,人们都又会恢复常态,熬夜,过食,发胖,彻夜应酬,没时间陪伴家人,不健身,不体检,在讨厌的单位里日复一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和相爱的人赌气……
为什么我们只有在我们很难在常态中思考人类及自身灵魂的处境?我们在非常态里得到的那点启迪,下的那点决心,会因为生活重新进入常态而挥发殆尽。
于娟在《此生未完成》里曾说: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李欣频也说:要活得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样。要把每一天都过得最精彩。如果马上就要死去,你也不会后悔今天这样过。
又有几人能做到?通常,我们日复一日或者庸俗的日子,体会着并无什么不同的喜怒哀乐,在熟悉的风景里斤斤计较,蝇营狗苟。想着房子还要大一些,手机出了最新款,车子又不如同事的气派,孩子的学校比同学家孩子的差……
日复一日,我们并没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的风景,我们不知道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怎么生活,我们不知道和我们不同的人怎么思考,我们最想要做的事还需要再等一等,因为眼下要赚钱还房贷,我们还不能跟最爱的那个人服软认错,只能先僵着,我们一年才能回家看父母一次,想着总有机会,等我们赚到足够多的钱再衣锦还乡,再接父母出来,我们还要配客户应酬,这个周末又不能陪孩子亲子活动……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心里侥幸,我们不会失去。
洁尘在《美得不寒而栗》里面说:现在的人们在较为良好的生存环境中已经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我们是被挑选出来的规避者,规避的对象是天灾……对于我们来说,灾难这个词是个体化的,即便有群体意义,那也是非常遥远的,在波黑、加沙和伊拉克。
小时候,长辈也跟我说过,我们这个地方是最安全的,基本没有什么天灾。然而事实上,当我们活得够久,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事实,对吧?
假如,知道马上就会失去,你要怎么做?假如三个月后会死去,你要怎么活?每天都问一问自己,这一生,对你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不要因为他们不紧急,就蹉跎一天又一天。
这些文字,我写给你,也写给我自己。让我们去寻找我们的热爱,再倾尽全力热爱我们的热爱,不辜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