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再一次麻烦到您,同事的儿子也正处于青春期,知道了关于池塘之底的一些文章,托我咨询一下老师,他的儿子在生活中,偶尔会撒一些谎,打个比方,在吃饭时,自己不喜欢的菜,会给父母吃,但是不会直接说,会找个借口来掩盖他不喜欢吃这个菜的本意,他的这种行为,是否是耍心机的一种表现,就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拿着手机进了卫生间,他妈妈看见以后,就问他是否在玩手机,他就跑进自己房间,拿了本书,说没拿手机,只是看书,后来卫生间出来,书还在里面,他妈妈就故意打他手机,手机就在他口袋里响了起来,后来他妈妈进卫生间,看见书在那里,问他为什么,他就说书是特意为他妈妈拿的,知道他妈妈要看的,他妈妈就是想问问老师,他的这种行为是否远远比撒谎还要来的后果严重,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点,谢谢。
流星雨你好,抱歉这么晚才给你回复。
你的来信,让我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则TED演讲。
“我不想吓唬你,但我刚刚发现,坐在你右边的人是个骗子。”
这是《识破谎言》的作者帕米拉梅尔演讲时的开篇语,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坐在你左边的人也是个骗子。坐在你位置上的那个人也是个骗子。我们都是骗子。”
研究表明,“每一天,都有人都我们说10次到200次谎言。”也就是说,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中,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着谎言,同时也是谎言制造者。
当然,有的谎言可能出于善意,有的可能无伤大雅,当然有的谎言的确是充满了恶意,而有的时候甚至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撒谎。
我想,我们和还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讨论小孩的撒谎问题比较好。
有一次,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我见到一个朋友对他的儿子发火——他将他读小学的儿子逼在角落里严厉训斥。可能刚刚被打过,他儿子的脸上满是泪水。
我知道这个朋友是一直以来是怎么对待他儿子的,他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愿意在孩子身上花功夫的父亲,陪他跑步,陪他骑车,每天晚上给他读小说。教儿子编程,和他一起组装机器人,但凡儿子想去一个地方,他便会想办法带他去,他的收入并不高,却会为他买价值不菲的天文望远镜。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生气。
“他撒谎!”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仍然愤怒,如同他的儿子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一般。
我想,大概你的朋友遇到小孩撒谎的情况,也产生了与我的这位朋友类似的感觉。
我知道,在绝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撒谎的确是很大的错误。即便我们知道,我们自己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制造谎言。
我记得武志红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样的一种观点: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与孩子的共谋。不是原话,大意如此。基于父母是这场共谋的主导者,我想还是先来分析一下父母发现小孩撒谎时的反应——比如我的那位朋友的愤怒,和你朋友的担心。你在来信中写道:他的这种行为是否远远比撒谎还要来得后果严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多数愤怒或焦虑的情绪,都跟安全感相关。事实,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是绝对的掌控者。不光父母对孩子如此,在家庭领域里,夫妻双方经过多年的磨合,往往也会形成都各自有着控制力的领域。而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春期的小孩,时不时会对父母控制的领域造成冲击和影响。而当这样的领域受到冲击,发现有的事情不在掌控之中,或者被刻意隐瞒(也就是被骗)后,自己便觉得不再安全,从而产生愤怒或是焦虑。
在你朋友儿子的案例中,他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不直接说,而是找借口来掩盖本意,这样的谎言其实和恶意并不相关。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在成年人身上发生,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是来自他人的善意(直接说不喜欢吃,大概会伤害到做菜的人吧)。但作为母亲,却为这样的事情感到担心——这显然是双重标准,明显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要求。
那么,我们再从小孩身上来分析“撒谎”(其实我不大喜欢用这个词,它有太强的感情色彩)。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就会出于本能学习一切他可以学习本领。对那个时期的小孩来说,万事并无善恶之分,只有是否有效的差别。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孩撒谎不可避免,连一岁不到的小孩,都会通过假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所以这很正常。当然,我们能过教育对其行为进行纠正,让他明白,很多时候,撒谎是不好的。所谓善恶好坏这样的概念,也是我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教育所造成的结果。
但是,你朋友的小孩,明显已经过了这个时期,他理应已经知道撒谎是错的。但为什么还是会那么做呢?而且,几乎每个父母每个教师大多数的书籍都在反复告诫小孩不要撒谎,但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小孩撒谎?
那是因为小孩成长到了一定时期,说教将不再有效。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试着观察成人掩藏在语言背后的复杂行为,观察到成人许多言语后的言不由衷。既然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着10次到200次的谎言,那么他们怎么可能不被不被影响,不被言传身教,怎么可能不撒谎?
所以,遇到小孩撒谎的情况,先别急着愤怒,或是焦虑——当然这样的情绪往往难以控制,那么先去思考自己为什么愤怒或焦虑,是真的小孩的谎言充满了恶意?会造成严重后果?还是因为自己的安全感受到了冲击?
当然,若是小孩的谎言明显过多,那么还是得思考自己的教育问题:自己有没有为小孩说真话创造条件?比如说,自己是否有过因为小孩的坦白而惩罚过他?是否对某些看似合理但经不起推敲的事情视而不见?是否经常坦诚的和小孩沟通自己真实的感受?有没有觉得有的话题不适宜小孩知道而故意制造谎言……安全感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对小孩更是如此。如果相比撒谎,他们选择诚实所付出的代价更大,那他们为什么还要选择诚实?
对于这一点,我倾向于认为责任在家庭的主导者一方:如果小孩不能诚实,那应该是父母没有创造让小孩诚实的环境。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你是否希望小孩成为那种非常坦白的人?人坦白到一定程度,是足以让人畏惧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若是小孩的谎言不是出于恶意,那么理应选择宽容。若是想创造属于母子或是父子之间的坦诚相见,那么无论对其他人如何言不由衷,也一定要试着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坦诚。
有的时候,你甚至应该去观察自己,洞察自己什么时候会撒谎,那样,就可能更能理解言不由衷的孩子。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经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