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半生缁尘
在阅读以下内容之前,希望看的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手,你可以看遍所有的书,但并不是别人推荐的就是你应该去感受的。
有舍有得,方能寻物。
书名:《你一年的8760小时》
时间:2017年9月11日
作者:努尔艾力·阿不利孜
34枚金币法——睡7h,支配17h——34min=1金币——17(30min)*2(1金)=34金
整本书更像是一本干货,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浪费掉这么多时间的。以前总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可努力在哪也只能说个大概,狠狠“打”了自己的脸后,开始试用里面的方法,渐渐有了成效。记不清在哪看到的,“就算每天只学一点,你也会有所成就。”大概就是这样的心境吧。
同类型的可以阅读Laura Vanderkam的《时间管理手账》,细节上会更加明了,也可以去看看她的ted视频。
书名:《我想要活成我要的样子》
时间:2017年9月12日
作者:谢园
我们少不更事的时候,不懂什么叫孤独。后来年纪长了一点,经历了一些事情,开始慢慢感受到了孤独,却总是急于向这个世界诉说自己的孤独,似乎孤独成了一个标签。一方面,想让别人看到这个标签,一方面有希望借助他人之力撕下这个标签。
在挑选句子时,有些犹豫,很多句子更像自己心中的话语,但最终确定了“孤独”。记得曾经看过《世奇 2016秋季篇》中的一个小故事《被贴了》,拼了命的想去证明自己,最后活成了别人心中的样子。可是不经意啊,又有了恶意、失望的“红条”,紧张无措、恶性循环,于是他放弃了,因为周边的景色和生活中的温暖是标签所不能给予的。所以啊,何必去证明什么呢,做好自己比什么都好。
不妨好好坐下来,与孤独握手言欢吧。
书名:《快速阅读术》
时间:2017年9月13日
作者:印南敦史
决不能忘记13岁时的心境。
不知道大家13岁时在想什么,我13岁的时候想着要好好上学,以后赚大钱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可这个想法啊,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丢下了,等到醒悟的时却已经错过了。我不喜欢“来不及”这个词,只要还活着,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错过了”就换一个思维吧,会更加努力,而不是浑浑噩噩。
整篇文章没有废话,基本上全是干货。
但读书这件事情,不管是快速阅读还是缓慢阅读,都有一个共性——“我喜欢这本书”。
其实之前也有读过很多书,但也仅仅是读过。我不大做笔记,就算做了,也从来不会抓起来再阅读一遍,自以为已经扎在了脑子里,根深蒂固。
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大概是在ted上看到了Laura Vanderkam的时间计划,很突然的,像是开了灵窍又或是魂魄归位。
说的这么迷信无非是因为我的启蒙阅读是《聊斋》啊。
认真对待每一本书,你是喜欢他才阅读他,而不是为了跟上大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