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军队这个概念,是从小说中慢慢知道的。小时候看战争片,总发现敌人都是无情无义,自私的极点的,有好东西抢着拿,有困难了躲着走。当时就在想,就凭这样的军队,如何打胜仗。看到小说中杨家将、岳家军纷纷神勇无敌,感觉到军队好像都应该如此。可是就是想不明白,有这么厉害的军队,为什么保不了一个大宋王朝。
曾今,我一直认为军队就是一个人,从来没有感觉到他是很多人。在神勇无敌的杨家将、岳家军中,主将个个武艺高强,本领超人。对待士兵如亲生儿子,嘘寒问暖,有苦同吃,有福士兵先享。要是遇到士兵杀敌受伤,更是亲自敷药看望。听到士兵阵亡消失,更是想着优待家人。带领这样的士兵,前去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敌方的军队则不然,主将骄阳跋扈,对待士兵如奴隶,轻则打骂,重则杀头。士兵见了如猫见老鼠。主将吃香的喝辣的,士兵则能凑合就凑合。完全不在一个等级。走上战场,败仗连连。
总在想,既然敌军如此不堪,我军又是如此的优秀,为何不接连出击,把敌人消灭的干干净净,还由他们祸害人间。
慢慢才发现,不是如此,行军打仗就和我们打架相似。虽然我能凭借强壮的身体打赢你,但是我也会受到伤害,这个伤害或大或小。不可能我毫发无伤。打仗的时候,就算我能取得胜利,那我也要牺牲不少同志,才能赢得战争。
既然大家都有牺牲,那我就要想办法补充这些损失。然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进攻。
还有一种情况,不知一直很是疑惑,为什么有些军队,主将阵亡,下面的军队立即群龙无首。不管多厉害的军队都立即变成散兵游勇。有些军队则不然,主将阵亡,部队照样能够冲锋陷阵。这当然和主将的处事方式有关,但更深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古代选择将领和士兵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在那个时候,人们重视的主将的选择,要考察他能否能文能武。选择聪明能干,智谋突出的人才。而对士兵的多选择憨厚,老实的人来当兵。这样选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好带兵。在待遇上则是军官吃香的喝辣的,士兵填报肚子就行。这样的军队风俗,一直持续到了民国时期。
但是有一个军队打破了这种传统,他们要求官兵平等,选择士兵的时候,也不再限于憨厚,老实的,只要是想参加革命的全都要。在吃的上,士兵吃什么,军官吃什么。晚上睡觉基本也和士兵在一起。基本能够做到和士兵同吃同住。做到随时掌握士兵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思想。在打仗的时候,军官冲锋在前,带着士兵去冲向敌营。杀敌军官不比士兵少。要是遇到军官阵亡,这样的士兵会不会也变成散兵游勇?
这两种军队要是遇到一起,打起仗,谁的胜算更大一些。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