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讲的故事干瘪瘪的?为什么你讲的故事不能与别人产生共鸣?为什么你讲的故事不能给别人带来深刻的印象?
樊老师今天给大家分享了故事的“三化”原则。这就像“三把刀”直接解剖了故事,让我们能快速掌握故事的核心。
第一刀 故事人物化
所有故事都要有人物,需要强调的是,人都是具体的人物,而不是带着面具的“空洞”人物。
举例:你不能写“有一个人”,而要写“某某人”,比如“樊荣强”、“樊老师”;你不能写“很高的人”,而要写“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儿”。有一次,我去北京798艺术中心,有一个雕塑群,姿态各异,但面部都一样,没有鼻子,没有眼睛,只有一个脑袋,这就是“抽象化的人”。要使一个人有血有肉,就需要从一个人的外表、心态、行为等方面刻画。
第二刀 人物细节化
写到人的故事时,一定要有细节。我们太多同学写人或事时,都是概述的,没有细节描述。
樊老师讲的这一点,河马先森特别有感触。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个好故事呢?
河马认为,就是你听完或看完这个故事后,有那么几个场景在你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这就是个好故事。
比如河马有一个好友叫小章鱼儿,她就特别会讲故事。
下面这一段就是我根据她的一段即兴演讲整理出来的。
小章鱼也曾自卑过?
“小时候,穿着绿军鞋曾让我感觉自卑与难过。”儿时,小章鱼儿会到文工团跳民族芭蕾舞,刚开始很骄傲,原因很简单,就是有大白兔奶糖和饼干吃。后来,和地方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时会有点不适应,显得格格不入,“有一次在部队排练文艺节目,按规矩不允许我换便装。然后我们那时候都穿着军装和绿色的胶鞋,去百货大楼买拉花呀,气球之类的?我十分高兴,还特意把脸洗得干干净净,抹了一点粉和胭脂,就出来了。但到商场后,发现很多阿姨在盯着我那个军绿色的鞋。顿时,感觉自己有些土。”
但是,这种部队的经历或许锻造了小章鱼严谨、自律的性格。“在当兵的那段时间我吃过很多苦,但是我很快乐去享受和回忆这段时光。”进入大学后,小章鱼还会很变态地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毛巾按被子的方式叠好放在脸盆里,牙刷与肥皂的摆向都是一定的。这也使得她在走路的时候,还经常会被别人问到是不是当过兵,因为走姿的范儿很正。(原文:http://www.jianshu.com/p/6c0b3e959d6e)
看完后,你记住了什么?军绿色的鞋有没有记住?豆腐块儿有没有印象?
如果有,说明这个故事成功了。
因此,当我们的故事能通过细节给别人留下深刻场景印象时,这就是个好故事。
第三刀 细节冲突化
从戏剧理论来讲,一定要讲“冲突”。通俗点讲法是“矛盾”或者“不同”。
冲突包括,外表上的“美丑、高矮、胖瘦、黑白”,性格上“内向外向、急躁平和、勇敢怯弱、冲动理性”,行为“雷厉风行迟缓、凶猛温和、激进退缩”,观点上“快慢、喜欢不喜欢、快缓”等等。我们的电视剧、电影一定要有冲突,假如没有冲突就麻烦了,比如一个帅哥、一个美女,性格相合、家庭和睦,最后幸福地在一起了,这样的故事就没什么可以写的。
而传统文章讲“起承转合”,这就是一种写作模式。
比如我们古代的爱情故事,一般就是以下套路
起-穷书生进京赶考;
承-偶遇富家小姐,双方心生情愫;
转-富家女家庭反对,欲棒打鸳鸯;
合-被分开后,富家女郁郁寡欢,穷书生高中状元,娶了富家女,最后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讲好故事三把刀: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冲突化。亲爱的朋友,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