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视剧春季档被一部剧给搅热了——《四重奏》,由日本TBS电视台播出,有着松隆子、满岛光、高桥一生、松田龙平等一帮超强卡司阵容加盟,该剧该剧讲述了偶然相遇的四个男女组成弦乐团,在轻井泽的共同生活的故事。看似比较平淡的故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是9.2分,妥妥的神剧标准,它到底神在哪里呢?
神就神在此剧与众不同的气质上!
在题材类型上不走《我的恐怖妻子》、《贤者之爱》的毁三观家庭伦理风;
也不走《逃避虽可耻但很有用》、《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鸡汤味碎碎念爱情轻喜剧风;
这是一部骨骼精奇的剧,很多人看过后发现不好总结它的风格,第一集看着像喜剧,第二集似乎有点悬疑,第三集又像都市爱情剧,整个故事不按套路出牌,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都不是很明朗,观众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只能跪着往前爬。 其实这部剧讨论最多的除了明星们饰演的每个有趣的人物之外,还有这部剧的编剧——坂元裕二。
有人说:坂元裕二的剧本像林夕的词那么通透,意味深长透彻心扉 总是夹杂着人性的光和残缺的美,如果此生没有看过一部坂元裕二那该多遗憾。
光数数《四重奏》里的那些经典台词,你就知道编剧对生活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细思极恐的。
第一集,四人去一家餐厅争取长期驻演的机会,却因为现任钢琴演奏者是个老人,且因病只剩9个月的寿命,卷真纪(松隆子 饰)发现这个老人是个骗子,几年前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老人,那时他就宣称自己只能活9个月了。四人无意中接近了老人,发现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容易,于是争取驻演的想法动摇了,这时卷真纪却私下里找到了餐厅老板并道出了真相,老板开除了老人,四重奏乐队代替了老人。由此,别府司(松田龙平 饰)和家森諭高(高桥一生 饰)对卷真纪有些不满,世吹雀(满岛光)站出来替卷真纪说话了。
世吹雀:(既然同情他,可怜他) 那你们两个跟本杰明先生一起住吧。
家森諭高:什么意思?
世吹雀: 你们去当本杰明的夫人和小孩呗, 当不了 那直接给钱吧 !
家森諭高:这样太伤他的自尊了。
世吹雀:那把有趣的漫画借给他不就好了吗?
家森諭高:什么意思?
世吹雀:跟他说 这个是借你的 不要再消沉下去了。
家森諭高: 我不是这个意思 本杰明。。。
世吹雀:家森你也把鼻毛留长吧(注:本杰明的鼻毛很长) 然后跟他说,我们是一样的。
家森諭高: 我基本上是不长鼻毛的。
世吹雀:你去纹一个像鼻毛的刺青不就好了
家森諭高: 什么意思啊?
世吹雀:没有那份勇气,我劝你还是不要同情。
别府司:这不是同情,这是替他着想。
卷真纪: 这不是替他着想,而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我们就像《蚂蚁与蟋蟀》里的蟋蟀一样, 我觉得没有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的人, 必须要做出决断, 是把它当成兴趣,还是把它当成梦想, 把它当成兴趣的蚂蚁过得很幸福, 把它当成梦想的蟋蟀缺陷入了沼泽 本杰明先生就是陷入泥沼的蟋蟀 只能撒谎,别无他法, 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从他身上夺走梦想。
这段对话很值得玩味分析,就如同辩论会的正反双方,辩题是:我们该不该同情撒了谎的本杰明先生?正方观点:应该同情。辩手:别府司和家森諭高。反方观点:不应该同情。辩手:世吹雀和卷真纪。
正方认为本杰明先生孤苦伶仃,一个人生活,去餐厅演奏是他唯一体面的生计,我们比他强的人不该拆穿他的谎言,从他手里抢夺饭碗。
反方世吹雀出马,从正方不可能行为上假设:去做本杰明的家人、去给他钱、去借他漫画让他振作、去留一个跟他一样长的鼻毛,表示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
正方显然对每一个看似荒谬的假设进行了否定,也是揭穿了圣女婊的真实面纱,如果将同情跟欺骗混淆在一起是很可怕的,我们会用同情的砝码,去衡量天平另一段的错。同时,同情有时候是很虚伪的,同情是文明社会赋予善良者的天性,但却对被同情者毫无帮助,因为很多同情都是流于表面的,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去同情关心一个人,因为这个世界上需要同情的人太多了,我们来不及将同情转化为行动,就已经转移到另外的一个同情对象上去了,被遗弃的猫、无家可归的孩子、受难的人们。。。久而久之,我们同情心的表现就是在感情上稍微起点波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表示。
这一回合的较量显然让正方很被动,家森諭高被辩得哑口无言,于是别府司出来,来了一招偷换概念的辩驳:这不是同情,只是为他着想。
好啦,圣女婊直接升级为圣母婊。我们真的在为他着想吗?那有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呢?这里谈到了梦想和兴趣之间的关系,以梦想为生的人如果没有实现梦想,就像本杰明先生一样过得很惨且人生充满了谎言,以兴趣为生的人,只是活在当下,会过得充实幸福,像勤劳的蚂蚁一样。
所以,我们应该叫醒一直在做梦的本杰明先生,不要活在自己用谎言编织的泥沼里无法自拔,不要用梦想欺骗自己,选择另外一种活法,将自己的人生过好,再谈什么音乐梦更切合实际一些。而如果我们因为同情不去叫醒一个人,那么其实是在害他,并不是在为他着想,成人世界就是如此现实残酷,没有人会为你的梦想买单,如果想借助同情实现自己的梦想,其实是很不正大光明的做法,以后等我们迟暮之年,我们也要如此效仿吗?
所以,我们在夺取他梦想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我们不能将梦想与同情、谎言捆绑在一起,这样既侮辱了梦想,也不那么光明磊落,无愧于心。
一下子说那么多,似乎有些跑题了,但这就是坂元裕二的剧本魅力,对于某些场景和对话总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某种奥义。想必在生活中,他对人、对事、对感情和生活看得如此透彻,才会有那么多富有哲理的金句频频击中人的内心。也因为他的台词处理基本上都是直白的大实话,有些马男波杰克的说话风格,被称为编剧界的“马男”。
坂元裕二的编剧生涯也是有起有伏,19岁的学生时代时投稿剧本《GIRL-LONG-SKIRT》获得第一回富士电视 Young Scenario第一名,1990年首次执笔担任连续剧《同.级.生》编剧开始受到注目。1991年,他改编了漫画家柴门文的经典漫画《东京爱情故事》而成为一代年轻的男女青年心目中的经典。这部剧在整个亚洲包括中国都影响很远,1995年,中国的上海电视台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将其引进推向中国荧屏,很多70、80后视其为爱情经典,那时还没有韩剧什么事。
《东京爱情故事》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讲述了四个男女青年的四角恋的故事,以莉香和完治的爱情历程为主线,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情感纠葛展开,真挚动人,很多人多年以后再次回味这部剧,都还唏嘘不已,有人评价这部剧被奉为经典的原因:它赞扬了爱的勇敢,也理解了爱的怯懦,这部剧说的不是爱情,而是人生。
这部剧播出后,国内很多观众理解不了,完治和莉香在第二集就发生了关系,最后却没能走到一起,这种处理在当时来说是很前卫而又危险的,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男女关系的复杂和微妙,《东京爱情故事》不正是有几分关照和映射吗?
写《东京爱情故事》的时候,坂元裕二24岁,其实漫画版的《东京爱情故事》中关于爱情、关于人物的刻画更加复杂细致,坂元裕二也曾提到原作者柴门文女士恋爱经历丰富,她对爱情始终有种悲观的态度。但那时的坂元裕二对爱情还有憧憬,所以他把自己对爱情的这份憧憬写进了剧本。于是,围绕着故事主角,坂元展开了手术刀式的角色改造。莉香的角色不仅仅完全出自坂元的想象,扮演者铃木保奈美的形象气质同样给了他很大启发。有时甚至在开拍前一小时,坂元仍然就突然决定改写剧本中的桥段。在一次次修改中,原本对待爱情暧昧不明、略有放荡嫌疑的赤名莉香最终变成了日剧史上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纯爱角色之一。
完成《东京爱情故事》的坂元裕二,从此成为富士电视台的御用编剧,《东京爱情故事》的大火也奠定了富士台的“月九档”(每周一晚上九点,这天晚上没有棒球电视转播,成为了日剧播出黄金档),随后坂元裕二又完成了《第101次求婚》,和野岛伸司编剧的《爱的回旋曲》,再加上之前的《东京爱情故事》并称为“月九三部曲”或“90年代纯爱三部曲”。
无论是《东京爱情故事》还是《第101次求婚》,坂元裕二聚焦的都是现实社会下年轻人对于爱情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在人物、情节、故事上都非常有代入感。说得直白一些,他是个很“自我”的编剧,不会刻意去描述爱情有多美好,更多地使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来创作,这一特质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
也许人生总是需要走走停停,沉寂后再爆发,坂元裕二接下来的剧在月九档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他曾一度认为是不是自己老了,落后了,于是开始在其他题材风格上做尝试,《西游记》(2006年)和《我的野蛮女友》(2008年)的改编上的有时水准,可以说是坂元祐二编剧生涯上的污点。
回过头再看,坂元那时候感觉到日本的电视剧地位下降了,想要吸引观众,只能改变创作方法,但不能抛开自己最擅长的优势,于是他尽量减少创作那些特别离奇的故事,转而去探讨比较真实的人生。
2010年之后,熟悉的坂元回来了,这一年成了坂元裕二创作的雄起之年,一年一到两部热门剧集的创作速度令人敬佩,《母亲》(2010年)、《即使如此也要生存下去》(2011年)、《最完美的离婚》(2013年)、《问题餐厅》(2015年),当然在熟悉的风格之外,我们还看到更多的惊喜,那就是他的作品一部比一部深沉,反思性大于娱乐性。
《母亲》—— 缺失家庭温暖的中年女性与遭遇虐待的单亲家庭小女孩在感情上的互补和慰藉,导致一场“诱拐”事件的发生。
《即使如此也要生存下去》—— 15年前的少年犯罪使双方家庭陷落于痛苦,15年后接受复仇委托的受害者哥哥和背负亲人恶名生活的仇人妹妹,命运将两人捆绑在一起,五味杂成。
《最完美的离婚》—— 两个人一起叫吃饭,一个人叫吃饲料,这便是结婚和单身的区别,结婚后有一万个理由想掐死对方,却还要相濡以沫地搀扶下去,这就是生活,白玫瑰与红玫瑰的选择,无论选了哪个,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问题餐厅》—— 被男权社会逼到走投无路的一群人团结在一起复仇的故事。
仔细分析坂元裕二近年来的每部剧,社会事件和热点成了其创作的主题。
对于男女关系的探讨,越来越独到 :
告白是小孩子做的,成年人请直接勾引,勾引的第一步,抛弃人性,基本上来说是三种套路:变成猫,变成老虎,变成被雨淋湿的狗狗。——《四重奏》
对于社会的关照和思考,越来越睿智、犀利:
别总问人精神好不好,真的很招人烦,也有人平常就无精打采的,人家明明无精打采也活得很好,你就别用所有人都神采奕奕的标准去过问别人的生活。
这样的功力不是一般的编剧多能达到的!
坂元裕二后期的剧本切入点越来越小,越来越细微,如同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生活,于是,他笔下的人生由一个个的小确幸和小丧幸组成,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悲喜剧,很多人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在小确幸中开心玩乐,在小丧幸中流泪伤心,有人活得糊涂,有人活得明白,我们就在糊涂人和明白人之间流转,然后遇见跟自己对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