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的表弟结婚,他请假三天,坐两个小时飞机去参加婚礼。结果参加完婚礼酒席后给我说:“尬得不能再尬。”
男朋友跟表弟年龄相差不到一岁,住在同一个小区,从小一块长大,小学和初中都是同班同学。
大学毕业后,男朋友在外地工作,而表弟则回家,在当地的一间公司做行政工作。
表弟的婚礼日期是临时决定的,接到家里的通知后,男朋友恰巧有一个项目在跟进,他打算随份子钱,就不参加婚礼了。
他妈妈得知后,劈头盖脸把他一顿说:“你跟你弟从小一块长大,又住一个小区,你舅舅舅妈对你多好,怎么可以给个红包就打发了,太不懂事了。”
男朋友说:“那行,我请一天假,当天来回。”
“他是你弟,他结婚你不得帮忙吗?”
男朋友实在不想听唠叨,最后请了三天假。
最后,他被安排成伴郎之一。婚礼前一天一早的飞机,男朋友抵达之后,直奔酒店,参加表弟的婚礼彩排。
婚礼当天,男朋友说他只是凑人数的伴郎,并不需要他帮什么忙。
他跟表弟平时虽然也有联系,但毕竟不常见面。表弟也有自己熟知的交际圈,即便需要帮忙,也会先叫别人帮忙。
婚礼酒席开始后,他坐到小学和初中同学的那一桌。都是很多年不见的同学,搭话聊的无非就是问问现在在哪里工作,从事什么行业,结婚没有,男朋友说他全程尴尬陪聊、陪笑。
最后,男朋友给他妈妈说:“以后这样婚礼酒席,我顶多随个份子钱,酒席谁爱去谁去,我反正不会再去。”
究竟为什么随礼却不参加酒席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1,婚礼酒席的意义变味。
婚礼,人生五礼之一,是传统仪式,相当于现代婚礼的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
然而,现在有些人却把婚礼酒席当作敛财的工具。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发出喜帖。
曾经有报道称某公司有新员工,才入职几天就举办婚礼,把整个公司办公室员工全部发了喜帖。
其他部门的人还可以推辞不参加,而同部门的同事很无奈,大多数是随了礼但并没有参加酒席。
这样以收红包为前提的酒席,去了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2,不参加酒席随的份子钱少,哪怕别人不回礼,也不觉得亏。
年轻人不像老一辈人,随了多少礼金,收了多少礼金,小本本都记得清清楚楚,以后该还的还,该收的收。这对年轻人来说“没必要”。
曾经有人更是整出结婚红包“抵用券”,虽然觉得有些滑稽,但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年轻人对婚礼随礼的“礼尚往来”并没有太在意。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旅行结婚,不办酒席,随出去的礼金自然是收不回来。既然如此,自然随出去的少,亏的就少。
3,电子支付功能越发强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亚健康状态使得人们对应酬是能躲就躲。
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恐越来越严重。能发信息的绝不打电话,能打电话的绝不当面聊。
新颖的电子喜帖,除了可以添加是否出席,还可以添加“包礼金/送红包”功能。
电子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更让大家觉得只要轻轻一点,就能轻松一点,完全避免酒席上的硬聊和尴尬,何乐而不为呢?
4,分身乏术,工作和生活需要更多时间顾及。
现在的人请喝喜酒,大多喜欢选一些较大的节假日,如五一、十一小长假等。
新人的考虑是,假期大家都相对比较有空,可以来喝喜酒。
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好不容易有个小长假,自然也有自己的外出安排等。因此,随个礼而不参加酒席,就能让自己的生活按照计划进行。
另外,正因为选择节假日办酒席的居多,用此扎堆的酒席让人分身乏术。
早前有新闻报道过男子8天要参加23场酒席,试问,如何能做到场场露面?必定只能随个礼而不参加酒席了呀。
其实,既然随了礼,不管去不去酒席,都是一种祝福的心意表达。人不到,礼到,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感谢关注,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不同意见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