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绿

老张头蹲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荒芜的土地。地里长满了杂草,枯黄的秸秆东倒西歪地躺着,像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叹了口气,掏出旱烟袋,慢悠悠地卷了一支烟。

"老张,还抽呢?"村支书老王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村里要搞新农村建设了,你这地得收拾收拾。"

老张头没吭声,只是狠狠地吸了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仿佛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那时候,村里人都在地里忙活,春种秋收,日子虽然苦,但心里踏实。

"新农村建设是好事。"老王继续说,"村里要修路,要建新房,还要搞生态农业。你这地要是愿意,可以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拿分红。"

老张头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流转?啥意思?"

"就是把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你坐着收钱就行。"老王解释道,"到时候村里还要建大棚,种有机蔬菜,搞乡村旅游。"

老张头沉默了一会儿,掐灭了烟头:"我这地种了一辈子,交给别人,心里不踏实。"

老王笑了笑:"老张,时代变了。你看村里那些年轻人,哪个还愿意种地?都往城里跑。咱们得跟上时代,不能老守着那一亩三分地。"

老张头没说话,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慢悠悠地往家走。路上,他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在测量土地,嘴里说着什么"规划""设计"。他听不懂,只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回到家,老伴正在做饭。灶台上冒着热气,锅里炖着白菜粉条。老张头坐在门槛上,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枣树。树上挂满了枣子,红彤彤的,像一串串小灯笼。

"听说村里要搞新农村建设了。"老伴一边盛饭一边说,"老王刚才来过,说咱们这房子得拆,要盖新楼。"

老张头没吭声,只是默默地扒拉着碗里的饭。吃完饭,他走到院子里,摸了摸那棵老枣树。树干粗糙,像老人的手。他记得这棵树是父亲种的,已经陪了他大半辈子。

"拆就拆吧。"老伴走过来,"住新楼也挺好,有暖气,有自来水,不用再挑水了。"

老张头没说话,只是抬头望着天。天很蓝,云很白,像小时候一样。他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就像种地,得顺应天时。"

第二天,老张头去了村委会,签了土地流转合同。回家的路上,他看见村里的墙上贴满了标语:"建设新农村,共创美好生活""发展生态农业,振兴乡村经济"。他看不懂那些字,但心里却莫名地踏实了些。

几个月后,村里开始动工。推土机轰隆隆地开进地里,老张头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土地被翻了个底朝天。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合同,心里有些酸涩,但更多的是期待。

一年后,新农村建成了。村里修了柏油路,建了新楼房,还搞起了生态农业园。老张头搬进了新家,屋里宽敞明亮,有暖气,有自来水。他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生态农业园,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老张,走,去农业园看看。"老王在楼下喊他。

老张头下了楼,跟着老王走进农业园。园子里种满了各种蔬菜,绿油油的,像一片海洋。工人们正在忙碌,有的在浇水,有的在施肥。老张头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土,湿润而松软。

"这土真好。"他喃喃道。

"是啊,咱们现在搞的是有机农业,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种出来的菜可受欢迎了。"老王笑着说,"城里人都抢着买。"

老张头站起身,望着眼前这片新绿,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就像种地,得顺应天时。"

他笑了,笑得像个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