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得不说思考这件事,真的很难,而在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们更是很少在这方面被训练。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去思考,并且是自己的独立思考。
因为这事儿太重要。
什么是认知
我们来看《beyond feelings》中的一段话
Marie knew the answer, but she was wrong. Nancy didn't know, but she was right.
what kind of thing can this knowing be? When you're doing it, you're not doing it. And when you aren't, you are.
当你觉得自己知道答案时,你其实错了。但当你不认为自己知道答案,但你却是对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中国有句古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和以上这段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觉得自己在朝着目标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时,有可能是在做无用功;而当你放弃了那样的心思,随便做点什么的时候,却是在真正做对了事情。
现实就是这么讽刺和无奈。于是这个世界才有虚无主义者和完全不确定者。
在对错尚且不明朗时,勤奋变得毫无意义。而对与错又恰恰是一个相对性的,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改变。
认知包括两层意思:
1.你知道这件事。
2.你知道你知道的是对的。
只有具备以上这两层才能说明你具备了某种认知,也就是说你才可以回答自己:“嗯,我知道了。”。
所以Nancy的答案虽然是对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她具备了那样的认知。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知道。
现在再来看看我们所身处的区块链投资世界:
1.btc是整个数字货币的头部(这是已知事实:比特币(BTC)主导: 55.1%)
2.eth是现在的应用系统(这也是已知事实)
3.eos未来有可能会替代eth,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未来预见)
4.区块链技术会像互联网一样,也会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浪潮(这是一个类比,也是一种预见)
5.当区块链技术真正发展起来的那一天,现在的90%以上的代币会消失,而剩下的那1%不到,会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所以根据1-3,你如果把eos比重比较大,那就说明,你对3这个预见很有信心。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但是你会不会像Marie一样,你认为你知道,但事实你有可能是错的呢?——而这需要自己去下判断的,而不是单纯听从别人的意见。
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那么:
你依托的根据是什么?
对于4.这是我们之所以进入币圈的共识,而这个共识真正形成扩散效应。
基于以上的认知,那么下面就是我们的策略:
1.坚定持有
2.持有什么
3.配置比例
你知道的很有可能是错的
我简单摘取书中的两例子:
下面有一些共识判定,
1.发泄愤怒的效果是可减弱它,并使我们感觉好些。
2.在哥伦布到达新世界之前,美洲原住民之间彼此和平相处,并充满敬意的与环境和谐相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实际情况,
1.再重新考察了关于愤怒的证据后,卡洛尔,塔芙瑞斯断定,关于发泄愤怒的心理学原理,经受不住实验的仔细思考,对证据的权衡,清晰的表明了相反的情形,表达愤怒,使你更加愤怒,强化了愤怒的态度,并形成了一种仇视习惯,如果你对暂时的愤怒保持冷静,并以一种愉快的活动分散你的注意力,直到你的愤怒平息下来,那你很可能会比加入到大叫大嚷的争吵中感觉更好,并且更快的好起来,
2.那纯粹是传说,很少有部落是完全和平的,许多部落不仅好战,而且还屠杀儿童和妇女,并且严刑拷打他们的俘虏一些部落,还进行人际,屠杀老年人,并且,人与人之间相识,至于他们宣称的尊崇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处,实际上是许多部落滥伐大地上的树林和肆无忌惮的伤害整个续权的动物。
现实中我们都是在被动地获取认知
寻找资料
根据现有的资料形成判断,而判断的根据是:
1.现有证据
2.推理
所以行动就很明确了:
1.获取资料,找出依据
2.训练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投资这事儿太重要,必须得自己来。就和人生的道路一样,不能听信和盲从任何人的话,包括你眼中的牛人、专家。如果哪天不小心因为别人的某句话,而作出了某个选择那也不要紧。反正要在这个世上跌跌撞撞。不摔几个跟头,又,怎么能走好路呢?
一切的选择都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只希望未来多些主动的选择,而少一些被动的选择。
被动这件事也总是不好的。就像你被动地学习一样,看电影、听演讲、报纸、杂志,甚至是看书都是被动地吸收。一切想不经过一番苦苦的思索和琢磨,就像得到一个现成答案的想法,都是被动的行为。
基于那样的答案所作出的行为,你确定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对自己的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