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走峡谷

金口河大峡谷打卡

下午3点半左右,终于抵达金口河大峡谷。时隔一年,又见这旷世幽谷。

去年五一,这大渡河的水是翡翠的绿,静若处子;现在,浑浊成浅绿的泥浆状,水面漾起道道皱纹,缓缓东流。(百度了大渡河流向,呈L型,先向南,后转为东。)

天杀的,还我绿宝石的水。

山还是那样,垂直耸立,披着绿衣,随处裸露着岩石的灰,以及绕着云雾的白。

去年来不及打卡水上公路,铁道兵博物馆,这次得补上。

5.6公里的水上公路,蜿蜒峡谷中。水不是绿的,且没有贴至公路,但还是沉醉其中,如在画中行。山的高峻,水的蜿蜒,雾霭的轻盈。让人神清气爽,还奢望什么呢!

傻乎乎地穿过长长的隧道(可以走石梯,省时省力),出遂道,一条单行道公路。公路靠河一边,三角梅疯狂地燃烧着玫红的火焰。继续向前走,铁道兵博物馆到了。

馆内,被一首民歌吸引,墙上贴着质朴的词,音响播着欢快的曲。

铁路修到凉山下
彝家的心里乐开了花
炸开了高山架起了桥
一条铁路通到了我们家啊
炸开了高山架起了桥
一条铁路通到了我们家
卡沙沙啊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
卡沙沙卡沙沙
卡沙沙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卡沙沙

春天帮我们来播种
秋天帮我们收庄稼
给我们阿日治好了病
还教阿咪子学文化啊
给我们阿日治好了病
还教阿咪子学文化                          卡沙沙啊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
卡沙沙卡沙沙
卡沙沙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卡沙沙

一手送上兰花烟
一手送上金尖茶
千言万语说不尽
只有一句心里话啊
千言万语说不尽
只有一句心里话
卡沙沙啊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
卡沙沙卡沙沙
卡沙沙卡沙沙
修路的大哥卡沙沙

哈,学会了一句彝族语:卡沙沙!(非常感谢!)

出馆,被博物馆结语的数字震撼。

成昆铁路:
全长1083.3公里;起终点海拔高差1400米左右;隧道427座,平均每2.5公里有1座隧道;跨牛日河13次,跨安宁河8次,跨龙川江及其支流49次;桥梁991座,平均每1.7公里有1座大桥或中桥;全线桥梁、隧道共计长433.7公里,占线路总长约40%;全线122个车站,设在桥梁上或隧道内达41个;挡土墙和路基加固工程163.4万立方米,土石方9687万立方米;平均每修建1000米牺牲2-3名建设者,成昆铁路沿线共有22座烈士陵园,长眠着约2100名烈士。

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匆忙打卡同心桥,横跨峡谷的铁索桥,走上去稳如泰山。桥的一端是凉山州彝族村寨,另一端是乐山市金口河区。一桥架两州,彝汉一条心。另,同心桥也称为爱情的加油站,情人可在此永结同心,大峡谷为媒,大渡河为证。

最后打卡金口河大峡谷景区大门,免费。晚上入住金口河区。

2025-5-31

古路村徒步

翌日,车子沿大峡谷行驶30来分钟,独享水上公路。8点至古路村入口,已是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的地盘了。

骡马道走起。骡马道顾名思义,骡马走的道,大山村民用骡马运送物资走的道。骡马道之前,村民靠钢梯下山,60年代铁道兵修筑成昆铁路至此,见村民上下山困难,在悬崖上修了钢梯。那钢梯之前呢,村民们只能靠藤蔓“荡秋千”下山了。至于为何落户深山,而不是河谷,据说是“桃花源记”版本,400年前躲避战乱,与外人间隔。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2003年,政府投入10万元,村民投工投劳1.5万余人,历时一年半,在绝壁上凿出宽1米左右,长4.2公里左右的栈道。不仅如此,2016年,政府投入上千万,在悬崖上架起了高空索道,更加方便了村民出行。如今,从河谷可以直接坐车上山了,40分钟。

我们远道而来,专门徒步骡马道。骡马道早已不见骡马,水泥碎石的地面,坑坑洼洼,专门为骡马的蹄子修建,防滑。骡马道如今成了网红打卡点,还成了云南虎跳峡的平替。

不是虎跳峡去不起,而是大渡河峡谷更有性价比。

徒步其中,可俯瞰狭窄的大渡河,略带浅绿。对面的大山绵延不绝,巍峨耸立,峰峦如竹笋,紧紧抱成团。其中有两道石尖,远看着手指般粗细,叫石公、石母。

骡马道是成熟的徒步线路,沿途有垃圾桶,还有农家小院补给。它比虎跳峡的茶马古道更有人间烟火气。不仅有农户的咖啡庭院,还有屋前的养鸡场,腊肉土货,屋后的核桃林,玉米地,以及篱笆上燃烧的三角梅。当然不会有虎跳峡的国际肤色,外国人禁止进入金口河大峡谷。

至索道终点,是1.8公里的公路,通向古路村。公路两旁是颇具规模的核桃林,树上挂着青果。

10点半左右至古路村。古路村离悬崖有百来米的距离,村子不大,海拔1400左右。悬崖处有一个观景平台。

领队娟姐额外增加了一个行程,爬天梯。

一车近50人,有十几个人爬天梯。即向古路村的山顶继续爬坡。

穿过玉米地,爬坡进入灌木丛,娟姐劝退了一对70来岁的驴友夫妇。爬过一道木梯,翻过一道铁门,遇见一群白羊。继续爬坡,爬过四道钢梯,至山腰打卡,海拔1600。站得高看得远,望向峡谷,迎风而立,人是渺小的,也是豪迈的。

一块碎石飞下来,我们吓得慌慌张张。娟姐说再向上爬,有一个宽敞的草坝子。我们被落石吓破了胆,想赶快离开。有两位驴友姐继续向上爬,爬上公路返回,我们则跟着娟姐原路下山。

原路下山,没有我想象中难走。天梯一趟来回,至古路村,一个半小时左右。

古路村参观村史馆。古路村,经常有石头滚落悬崖,发出“咕噜”声响,取名咕噜村,音译为古路村。哈,有意思。

在古路村吃豆花饭。得知两位驴友姐在山上迷路了,李姐(桂林-阳朔之行结识)建议当地人去接,问题得以解决。

另,我的登山杖在吃饭过程中弄丢了。寻找一圈,无果。肉疼,毕竟买得小贵,也陪我走南闯北一遭,用习惯了。他大爷的,和一根棍子的缘分如此浅。

原路返回,下骡马道。人多起来了,走得稍慢。登山杖一丢,走得小腿打闪闪,只得如螃蟹般横行。

下午3点20至峡谷停车点。不算天梯一段,徒步13公里,爬升500米左右。

不幸的是,全车人等两位迷路的驴友,足足坐等2小时。5点半返渝,我到家已是半夜12点。

2025-6-2

大渡河峡谷









驴友们拍















古路村徒步




































驴友们拍
























脏狗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