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好了在兰的高中老师和来兰的某同学,心中激动,一夜辗转反侧。
……
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是定格在心中的最美好回忆,也是一生的精神财富。
清楚记得替弟弟读书没多长时日,母亲就反悔了。每天母亲下地前,都将小女孩反锁在家里,命她看护妹妹,兼做家务:剁猪草,挫麻绳(纳鞋底用)。小女孩以泪洗面,但终拗不过母亲的安排……
转机在一周后的一个早上。院门前的大白狗先是一阵狂吠,而后就听到有人在叫小女孩的名字。——是班主任吴老师。她为了躲避门前的狗咬,此时已经转到小女孩家后边的山洼上了。见母亲闻声从箍窑里出来,吴老师问到“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了?”母亲答到:“家里的小孩没人看,要看孩子。”吴老师说:“让你的大儿子在家多好,既能看孩子又可以做许多事情。”母亲说:“那不行,那是我的儿子。”“我就是要抓你的这个重男轻女的老思想!”……
在吴老师苦口婆心的再三劝说下,小女孩再次坐进教室,不过已经到了快要放假的时候了。
其实, 以后的每个学期里,小女孩在校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除了母亲的随时“不准上学”外,每月的“推磨”七天,小女孩必须请假在家的。生产队的驴子数量有限,每家每户根据人口多少轮流使用,一月一次。每当轮到小女孩家时,母亲将驴子蒙上眼睛,放上臃脖,用一根木杠子及绳索将石磨与驴子拴在一起,驴子在磨道上转圈时,石磨也就开时转动了……每次母亲驾好驴子于磨道后就出工了,留小女孩在家收面,落面。……
即便如此,小女孩的成绩总是班级第一名。
即便如此,小女孩依然逃脱不了辍学的命运。
二年级下学期开学,可能是小妹妹快出生了吧,母亲直接就没有让小女孩再去学校上学。小女孩使尽了所有的招数:哭闹,争辩,挨揍。再哭闹,再争辩,再挨揍……母亲说:“女孩子,读读夜校,睁开眼睛,认识工分就可以了!”
就在小女孩绝望的时候,大舅来了。骑着自行车,穿着二毛皮大衣,自信而精明强干的样子。这是小女孩第一次看见自己大舅。
大舅现居住在母亲的老家。
母亲的老家在皋兰县黑石川乡郭家坪村。十三岁那年,大舅在离小女孩家山村不远的圆墩子村购旱沙田数十亩,盖新房子三间。将外奶外爷及尚未成家立业的小舅和母亲迁居此处,大舅及大姨二姨留在了皋兰老家。
大舅是母亲崇拜的偶像。大舅在母亲心中的神一样的存在。
大舅说:“社会发展的这么快,将来即便当农民,没有文化也不成。”
于是,小女孩又走进教室了。
如果说吴老师是小女孩生命中出现的的第一位贵人,那么大舅就是小女孩生命中的又一位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