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所见到的碑文上总是会有某人的生卒年月,唯有武则天墓碑上是无字碑,其目的就是功过只有后人评说。那无名碑又是怎么回事?你是否见过无名碑?
无名碑位于大青山脚下,它距离马路将近四里地,并且山路崎岖不平。尽管如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到此跪拜以表达心中的缅怀之情。此人究竟有何来头?这还需要从墓主人说起。
1946年6月,解放战争正式开始。21岁的黄钢报名参军,他身高1.87米,200多斤的粮袋子扛在肩上说走就走。左胳膊绕过后背可以摸到自己的右耳,右胳膊也是如此。部队首长一见,心生欢喜,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刚开始黄钢被分配到后勤,由于他力气大速度快,抬担架和抢救伤员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他做事雷厉风行,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因此他深得领导的赏识。
第二年,著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爆发了,黄钢主动请缨,由后勤转到了先头部队,成为尖刀连中的一员。
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黄钢所在的302部队奉命攻打黑瞎子沟里的国民党守军,抢占制高点,为大部队扫清前进的障碍。黑瞎子沟两侧是高山,两山之间有一条河流。进入深山,在道路的拐角处有一座民房,国民党的守军以此为据点,再加上两侧高山上的守军的配合,此处易守难攻。激烈的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双方形成了拉锯战,彼此都是三进三退,双方兵力伤亡惨重。黄钢穿着草鞋,在战场上每前进一步,草鞋上都会留下新的血迹。
当晚尖刀连接到命令:连夜进攻,拔掉民房这颗钉子。
通过侦查,302部队发现民房里的守军是国民党部队中的一个班,弹药充足。这座民房地处交通咽喉之处,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尖刀连长经过缜密思考,下令黄钢所在的尖刀班连夜进攻,其它班做配合,并且必须把它拿下来。不然的话,第二天大部队的合围计划就要落空。
这座民房共有三间,分为东西两屋。房屋周围是坚固的院墙,再加上敌人的武器装备精良,这对尖刀班的冲锋造成了极大威胁。双方只是互相开枪对射,不过人员却没有伤亡,因为距离远,双方都有掩体。
一直打到晚上11点,尖刀班一无所获。正在全班战士愁眉不展之际,黄钢向班长请求,只身前往冲进民房,只须如此这般……
班长听后并不同意,因为他认为其中的风险太大。但仔细想来也没有别的办法,再加上黄钢不断地保证成功,班长答应了黄钢的请求。
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黄钢背着枪带着匕首绕到院墙东侧匍匐前进。借着枪声的掩护,他翻过院墙,跳进院里,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仔细观察周围的动静。只见西屋的窗户里不断地向外喷吐火舌,东屋却异常安静。那时候的东北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东三省,三大怪,
大姑娘,叼烟袋;
窗户纸,贴在外;
养活孩子吊起来(摇篮)。
黄钢悄悄的来到了东屋窗外,他伸出舌头,舔破了窗户纸,然后向屋内看去。只见炕上躺着两人,其中一人手持大烟枪,正在向外吞云吐雾;另一人见状火速把脸迎向烟雾,鼻子一阵紧忙。两人十分投入,配合默契。
战友的枪声每响一次,黄钢就用力地推窗,几次枪响之后,他把窗户全部打开,煤油灯旁的两人全无察觉。当枪声再次响起的时候,黄钢全身发力,右脚猛地登上了窗台,然后一个侧翻,跳到了炕上。抽烟人听到声音异常,回头一看,顿时吓得肝胆俱裂!只见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自己。“别动,动就打死你,举起手来!”两人举手的同时,黄金马上拿起炕上的手枪,“快去,命令他们停止射击。要敢跟我耍滑头,我就要你的命!”班长哆哆嗦嗦地下令停止射击,这些士兵还没有摸到头脑。
黄钢用手枪抵住班长:“让他们把枪大栓都拔下来,交给我,快点儿!”
同时黄钢转过身高喊:“外面的兄弟们让个道,让他们出去。”回头又对班长说:“让他们把腿带子解下来,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的双手绑在后面,快点儿!如果慢了,小心我要你的命!”班长唯唯诺诺,马上下令照此办理。
在此过程中,有个敌兵发现了异常,几分钟都过去了,外面毫无动静。根本没有人接应,这其中肯定有诈。于是他突然间挣脱束缚,转身拿起枪准备打黄钢。黄钢眼疾手快,马上扣动扳机,这个敌兵惨叫着倒在地上。此时尖刀班全体人员进入屋里,把敌人五花大绑。
占据了有利地形之后,302部队勇往直前。第二天大部队顺利合围,取得了黑瞎子沟大捷。
黄钢立了大功,火线入党,并被提拔为班长,成为了战士们心中的孤胆英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