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于实为耻,实胜于名为善,永远不要让你的名誉超过了你的实力。那是最危险的,一旦被人打回原形,怎么爬都爬不起来。特别是当你被吹捧过度,别人对你的要求也就更高,你必须用不断的胜利去支撑你的虚名,一次没撑住,就摔碎了。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适,繁体是“適”,同“谪”,谴责的意思。间,去声,非议。
人不足,人君用人不当,当政的都是小人。政不足,政策有过错。
孟子说:“小人当政,不值得指责,国家政策有过错,也不值得非议。”为什么呢,因为这既不是那小人的事,也不是一件两件政策的事,都是因为那为人君者,他的心不正。所谓国家的问题出在朝廷,朝廷的问题出在君王身上。如果你说,君王一片好心,是下面的人把事情办坏了,那是自欺欺人。如果你犯言直谏,今天去跟君王说这个人不该用,明天去非议他那个政策定得不好,给自己招祸,还不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就算他今天听了你的,撤换了这个人,明天还会有别的小人当政;就算他听了你的,今天改了这个政策,明天又有别的昏招冒出来。因为他的心没变,他的心不正,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不能权衡事物轻重,他会不停的犯错,你要事事都替他补救,也不胜其扰。
怎么办呢?“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大人,是有大德之人。有大德的人,能去格正君王心中不正确的思想。能格正他的思想,当坏心坏事没有萌发的时候,有熏陶涵养之功;当错误发生的时候,又有开导转移之术;一定让君王回到仁义的正道上。
一个人要改正,不是改方法,改技巧,而是改理念,改认识,改思想,改他的心。思想认识上去了,心正了,一举一动都正。无往而不正,我心光明,大道至正。君王仁,没有人不仁。君王义,没有人不义;君王正,没有人不正。这就是一人定国,君王端正了,国家就安定了。
孟子曾经三次见齐宣王,都不谈正事。门人就问他。他说:“我先攻其邪心,心既正,而后天下之事可从而理也。”
不过齐宣王的心,大德之人如孟子,也没攻下来。
攻心不易。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虞,预料。
孟子说:“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求全责备的诋毁。”
人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毁誉。但是,毁和誉,其实都靠不住。有时候你没做啥,别人可能因为喜欢你,过分不切实际的夸赞你。有时候你也没做啥,但可能你的行迹引起别人误会,他要诋毁你。这两种情况都非常多,人赞扬别人的时候,喜欢夸大。诋毁别人呢,为了表示自己的道德高尚,随时都在否定诋毁他人,微博微信上满页都是。
所以侥幸得志者很多,无辜受屈的也不少。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呢?
一是不要当真,不以毁誉为进退。《孙子兵法》讲将道,其中说:“廉洁,可辱也。”你如果好名自尊,别人拿污名来激你,你就会干出以死明志的事情来,中了别人奸计。所以不以毁誉有忧喜,不以毁誉为进退,守住自己的人格力量。
二是当遇到不虞之誉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撇清,不要模模糊糊的接受。名胜于实为耻,实胜于名为善,永远不要让你的名誉超过了你的实力。那是最危险的,一旦被人打回原形,怎么爬都爬不起来。特别是当你被吹捧过度,别人对你的要求也就更高,你必须用不断的胜利去支撑你的虚名,一次没撑住,就摔碎了。
特别要小心,越是对你好的人,越是容易过分的吹捧你,那是对你最有害的。因为任何一个不虞之誉,都是偷了其他人该得的名誉,把别人的功劳栽你身上了,这就会招来报复报应。如果你甚至自己去偷别人名誉,那就更是不智了。
三是当遇到求全之毁的时候,原则是“君子不辩诬”,不辩,让他毁。所谓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毁誉本是一对,秤不离砣,砣不离秤。不要把自己名声搞得那么好,那都是负担。辩你也辩不清,反而张扬了那诋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让大家自己去发现那是诋毁。当诋毁不是由你自己辩明。而是在你的沉默中,由别人发现的时候,你就获得了诋毁免疫力,终身免疫。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