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希,一个汕头人,登上了中国好歌声的舞台,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小苹果》,作为汕头人的我,先不说唱的好坏与否,至少是惊喜和难得。
我听歌比较随性,因为这首《小苹果》有一小段潮汕话的rap,觉得挺有趣就分享朋友圈,好坏参半的评论,其中坏的评论中不止一人说“你不觉得她的话过分了吗”诸如此类,甚至于说她简直丢人现眼,然后就有推文以她抹黑潮汕相关的内容传遍了朋友圈。
姚希在自我介绍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因为在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传统就是女孩子必须早结婚,然后生很多孩子。就是这么一段话,成为槽点令人鄙夷。
说她不好无非在她在公众面前误导大众说潮汕女人要生很多很多孩子的标签,说她让大众可怜潮汕女人是生孩子的机器,说她是在消费潮汕而非代表潮汕,说她不过是借助这个标签标板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形象。
人言可畏,当带着这些观点的信息在自媒体上面流传时,加之外人对潮汕故有标签的误会与部分女生在外受到不理解,让这些槽点顿时变成带节奏的舆论疯传,对于姚希,至少在某种阶段,骂声四起。
人言可畏,加之偏向的舆论更为可怕。个人愚见,语言观点的偏激强行带了一波节奏。也许是在外界对潮汕的标签化与自己对传统的定义下才得出这番话,而且,她表达出来的所谓的传统毕竟或多或少是存在的,只是不是主流罢了。当然,在公众面前,任何话语的细节都会被放大,姚希的这番话,明显是在放大镜下被观看的,但是,你能确保你每句话的表达都是合乎情理毫无漏洞吗?
她在“消费”潮汕吗,我倒是觉得她将潮汕带上那个大舞台,至少,那些听了她的歌觉得有趣的人的感受是惊喜的。当导师问她这是闽南话吗,她答不是是潮汕话,有人说她无知,难道当今对“无知”定义如此随便了吗,没错,潮汕话是闽南话的次方言,但如果不是这个事件又有多少人会知道呢,一个星期前你问我是吗,我的回答会是可能吧,或不是,因为我真的不知道,那怪我无知吧。
人言可畏,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生活的社会变成这样,舆论如同一把有毒的匕首,在伤者心上一刀一刀划着,路人看见了,说:你累了换我来划吧。
自古红颜多薄命,薄命多因薄性情。这也许是阮玲玉曾经的写照。但是,曾经无声电影时期著名的电影演员,却死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纠纷案后的舆论诽谤,与1935年妇女节服药自尽。阮玲玉,饰演过多少新时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深陷传统桎梏舆论蜚语中无法自拔。
导演吴勇刚曾经说过:当面对流氓的纠缠时,你的眼神是抗拒的,动作是抗拒的,连吸烟都是抗拒的,只是你心里知道这种抗拒的力量太薄弱了。
如今是言论自由的时代,你可以随时随地表达己见,但更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言语的力量舆论压力的可怕。有时候,我们深知舆论的危害,想要抵抗,但是抵抗的力量太小,只能拍打起小小的浪花,下一刻就被巨浪湮没,之后静如止水,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写这么多,并非站在姚希背后声援她,只是尽可能的站在一个较为的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也许她的表达真的有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走出潮汕的每个人,心中都是想着为着家乡的好,而非抹黑。
当然不得不承认,潮汕被带上了标签化沉重的枷锁,误导了其他人,让许多人深陷潮汕桎梏之中,但是,毕竟社会在发展,思想也在进步,早晚这些错误的观念会被抛弃。我们是否可以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传达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思想,重塑我们的形象,而不是对着一个自己人“群起而攻之”,有用吗。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因为人言可畏而无奈,因为舆论而烦恼,更何况上升到一个公众舞台呢。
该死的人言可畏,少点只逞口舌之快的人应该会好过点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