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那个离经叛道的女人|《寻欢作乐》

关于毛姆:

村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耳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寻欢作乐》是毛姆公开承认最得意与最喜爱的作品。

这部作品一改往日作品里对女性的偏见,以爱慕者的身份来追忆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

大致内容是,作家德里费尔德及去世后,他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作家的交往,所以小说通过阿申登回忆的方式将德里菲尔德生平的逸闻琐事,向读者娓娓道来。

德里菲尔德年轻时娶了身份低微,当过酒吧女郎的罗西。在德里菲尔德在文学领域取得成就,扬名文坛时,罗西和旧情人私奔去了美国。

德里菲尔德后面虽然又娶了妻子,但是忘不了罗西,对罗西的爱深藏于心底,之后搬到和罗西生活过的黑马厩镇定居下来,借由体验生活,总去酒店喝酒,郁郁寡欢,最终抱憾离世。

在阿申登的记忆深处,作家的前妻,迷人的罗西,她生性风流,处处留情,却不失善良坦诚与可爱···

作者笔下的罗西美丽大方,心地善良,举止大方自然,虽然在男女生活上行为不检,但是绝对没有娇奢纵欲!

书中罗西是一位离经叛道,处处留情的女子。

但是,毛姆却大胆冲破传统道德观念,对她赞赏有加。

比起在上流社会生活的巴顿·特拉福德夫人和德里菲尔德第二任妻子的那种伪善,虚荣,娇柔造作的表面,罗西更显得尤其珍贵。

当巴顿·特拉福德夫人贬低罗西时,阿申登替她辩解:“她是一个很好的女人,我从来没有见到她发脾气。你想要她把什么东西给你,只要开口就行了。我从来没有听她说过一句对别人不友好的话,她的心地非常善良。她是一个很淳朴的女人,她的天性是健康和坦率的,她愿意让别人感到快乐!”

《旁观者》杂志评论说,“一个文学奇才绘声绘色地讲述文艺圈里的逸闻韵事······准确、机智、充满讥讽,却半点不浮夸。”

我认为《寻欢作乐》因为美丽大气的罗西的存在丰满起来,就是这样爱憎分明,遇到不平之事,虚伪之辈,嘲讽揶揄,如遇到可爱可敬之人,又毫不吝啬献上最美的祝福与赞扬的人,真的是极具魅力!

读毛姆之前,这个名字已经如雷贯耳了,最早开始读的,便是他的《月亮与六便士》,

在读完《寻欢作乐》

我感有点难受,我似乎窥探到了什么,却无法用言语表达,

全书杂乱有序,真实和虚伪进行碰撞,爱情和背叛进行搏斗,道德和自由进行厮杀。

把人间百态和人物形象慢慢展开,再将其放大,就这样赤裸裸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莎士比亚说:

你以为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

我不知道他们背后经历了什么,所以我没有发言权,我只能对喜欢的事物,加以赞赏,不喜欢的事物给予沉默。

人性的复杂岂是一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但是毛姆却总能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将他所想要传达的人物形象,给读者栩栩如生的表达出来。

如果你读过毛姆的小说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忍俊不禁,“哧哧”地笑出声来。

比如在《寻欢作乐》里:

“这个念头也曾在我的脑子里出现过,但是,我注意到他不是跑向泰晤士河那边的,他跑进了我们刚才走过的较为僻静的街道。另外,我还想到在文学史上还未曾出现过正在创造着作品的作家自杀的例子。不管他在经受着多大的苦难,他也不愿意把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留给后人。”

“她痛苦流涕,叫薄情汉了吗?她撕扯头发,在地上打滚、踢腿、歇斯底里地发作了吗?她转向温和、有学问的巴顿,骂他是十足的大傻瓜了吗?她大声斥骂男人们的不忠和女人们的任意妄为了吗?或是扯着嗓子使劲地喊出一连串的脏话(据精神病大夫说,最正经的女人往往惊人地熟悉这类词汇)以减轻她情感受到的伤痛了吗?没有。”

“不过,我还是隐约觉得,如果说在人类善良的天性里偶尔也会夹杂着酸溜溜的言辞的话,我们的这位巴顿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例了。”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呀。不得不说,读名著,不仅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同时更能将格局打开,从而去更好的了解自己!

他的作品有时候象刀锋一样犀利,在漫不经心中,早已经将市侩的面具割裂粉碎,让所谓的上等人无处遁形。有时候又用他有吸引力的语言,流露出人世间的温暖。

聪敏的作家可以像毛姆一样毒舌,深刻的作家却无法可以像他一样有趣,把人物刻画的深入,简短的一句话让你觉得,(⊙o⊙)哇!这个人物关系和人物矛盾立起来了,每篇都能给人带来深思!

或许,这就是毛姆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