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悟空传》上映,可是看看豆瓣5.6的评分,我却望而却步。
看过原著,里面的大圣算得上我的精神偶像,我真怕电影拍不出书里大圣的神韵。
“打到七彩,震到耳聋。”
“这到底是《悟空传》,还是穿越版《匆匆那年》?”
“没有原著精神内涵,化成感情戏和大量动作PK,敷衍了孙悟空的单线……”
看过这些评论,似乎我的担心都成真。
原著小说是我高中的暑假时候看的,当时看到有人推荐,说这部小说很燃,很好看。我于是点了进去。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了,果真好看都爆。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这段经典的对话,我依然能记得第一次读到的震撼,至今还能一字不落背下来。
悟空传不愧为“网络第一书”可以说是一群人的青春记忆,书中孙悟空的不羁、热血,桀骜不驯的本性以及生来热爱自由的天性,是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和想要实现的梦想。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肆意、张扬,不屈服于俗世的悟空,是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的年少时的样子。
那时的我们热血、有激情,有梦想。心中天大地大梦想最大,以为有梦想,一切都会为梦想让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会有半分顾虑。
我有一个梦,
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
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
众神诸仙,见我也称兄弟,
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
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
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可是慢慢的,我们就变了,被时间打磨之后,我们变得成熟、圆滑,变得越来越不像最初的我们。
而梦想,那种东西我早戒了。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
都以为这世界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
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
他便开始长大。
我不知道到底是因为我们变了,还是开始长大了。我们开始懂得了现实的残酷,原来这世界不是为我一个人而存在的。
就像今天看的晨读一样,《知道做到》这本书告诉我们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距离有时很小,可能一步就能跨越,有时可能隔了一个喜马拉雅,你穷尽一生也不一定能达到。
我们的梦想亦然,有的人坚持到底,历经久久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有的人却被现实的巨浪狠狠拍下。
“让一个已无作为的人去看他年少时的理想。”这大概是最残酷的事之一吧。
“我想当个舞蹈演员,可是家里不同意。”
“我想当画家,可是没有机会。”
“我想当作家,可家里没钱供我上学。”
……
这样那样的事我们听过也见过不少,很无奈,很不甘,却也无能为力。
有的人选择就此作罢,就此平淡地过完余生。也有人,不甘命运的安排,选择放手一搏。
我不怕一败涂地,我本就一无所有。
他叫王世金,今年55岁,是沈阳一所大学的普通保洁员。
年轻时视网膜脱落,只有微弱光感,左眼几近失明,耳朵需要带着助听器才能听清音乐。
就是这样的他却有一个舞蹈梦,年轻时没有坚持追梦,他遗憾至今。步入老年,他却想放手一试。
孩子们心疼他,都劝老爷子别折腾了,还说:这么大年纪了,你一定学不成。
王世金偏不信这个理,就跟孩子们打赌:我一定学会给你们看看。
后来的结果向所有人证明: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所有人都以为你变了,
但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依旧是曾经的自己,
从未改变。
让我们努力找回年少的自已,努力捡起梦想,跨越现实。
就像悟空说的那样,
这个天地,
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
我不在乎结局。
无戒21天挑战营第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