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上一篇《在线云课堂的观察指导——<导体和绝缘体>听课心得》中,我提出了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学生在观察时,观察到的现象总是很零散,很浅;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长,所以长周期的观察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的分析是:学生需要有相应的知识(概念和表达)来推动观察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做一座桥(通过问题引导,知识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
我在思考:利用线上课堂的教学资源,怎样有效实现线下的课堂教学呢?
今天继续来聊聊我的思考。
执教教师:杨彬彬(成都市锦江区教科院)
听课时间:2020年3月25日星期三
听课者:陈韵芝(成都市凤凰小学科学教师)
立足于单元的分析
1.单元的教学意义
2.单元教学内容(本节课整合了原教材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内容)
3.单元目标及本堂课的内容概述
本堂课的内容概述
1)给岩石编号;
2)观察和描述岩石的特点;
3)进一步观察并记录岩石的特征;4)将记录表与“岩石资料”相比,就知道岩石的名称;
5)到自然界中起寻访和辨认岩石(观看视频)。
我认识到这一课达成的目标并不只是这一课教材上梳理的几个点,并且目标的达成并不要求一开始就要很清晰很全面,而是基于单元,循序渐进,不断清晰的。就像画一幅画,先勾勒大体轮廓,然后在不断的填补和擦除中完成这幅画。
我的整合想法:
写着写着,我感觉这一课也不能达到我想要的:采用“观察-提问—观察”的循环教学方法,结合线上的教学视频,开展课堂教学。不过我将继续思考和探索。希望有同样兴趣的老师帮我拨一拨迷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