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个难题,是大多数人都明知道答案却还迟迟解决不了的,那一定是“减肥”。
2019年的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自1980年以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症发生率翻了一番;目前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为超重或肥胖症,并且发生率在所有年龄段和性别中均有增加。
与肥胖率攀升相对应的是,全民对“减肥知识点”的热衷。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减肥就是吃好睡好练好,然后坚持下去。
可唯一的问题是,你究竟能坚持多久。
坚持3天,十天,一个月、三个月还是半年?
仅仅是时间的差异,就将直接影响结果。
对任何一个小目标来说,你当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你也更需要的是——时间。
在很大意义上,所谓的人生,就是时间的总和,你是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对待时间,你可以用它来变好,当然也可以用它来变坏。
你选择你。
01
如果你坚持吃麦当劳一个月
快餐对很多人来说都堪称致命诱惑,香酥炸鸡“咔滋咔滋”,牛肉汉堡一口咬下,无处不在的快餐使精神和味蕾都得到极大满足。
不知道多少人小时候都许过“要是每天都可以吃肯德基/麦当劳就好啦”这样充满稚气的心愿。
然而当我们长成大人,真的拥有选择权的时候,却几乎没有人真的想要去实现这个心愿,其中缘由,早有纪录片替我们做了解答。
2003年,美国导演摩根•斯珀洛克(Morgan Spurlock)拍摄了一部以自己为主角的纪录片《大号的我》,主题就是“连续30天吃麦当劳会怎样”。
在这三十天内,他要求自己:
每天三顿只吃麦当劳;不能吃麦当劳以外的任何食物(包括水);如果服务员问到是否将套餐换成超大号(super size),他必须同意。
吃了三十天麦当劳的摩根,体重增加了25磅(11公斤),胆固醇飙升了65点,身体脂肪比例从11%增加到18%。
除了像吹气球一样的胖起来,其诊断书中还指明了他已经出现了轻度抑郁和肝脏衰竭的现象,而这仅仅过了三十天的时间。
02
如果你每天坚持吃糖200g
除了炸鸡汉堡,“糖”也是很多人的偏爱。
在这里,“糖”除了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糖果,糖制品,天然食物中例如水果的属糖成分也都包含在内。正是因为“糖”的这种无处不在的可隐蔽属性,其实人们很容易陷入每日糖摄入过量的恶性循环中。
澳洲就有人为“糖”拍摄了一部纪录片《That Sugar Film》。
美国演员Damon Gameau,堪称是拿出了用自己当小白鼠的精神,他决定连续60天,每天都摄入200g的“糖”,并定时请健康专家与医生检查身体状态,分析糖对人体健康的真正利弊。
那么,每天摄入200g糖的Damon,身体开始发生了哪些变化?
发胖
Damon的腹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坨赘肉。进行实验仅12天后,Damon便增加了3.2kg的体重。
并且Damon增加的体重不仅仅是体表脂肪,短短几周时间,因为内脏脂肪过多,Damon已经形成了脂肪肝。
喜怒无常
Damon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
吃完甜食,他会觉得开心,但大约45分钟过后就开始消沉抑郁。再度摄入糖时,他又会再次开心起来。
渐渐的,Damon以往的运动习惯也很难坚持了。他开始不愿意运动,这是他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其他问题
注意力开始变得难以集中,皮肤也出现问题。医生告诉他,这是肝功能不良的原因,他的一些肝细胞或许正在坏死。
与此同时,人也会加速衰老,面容憔悴。
这60天里,Damon每天摄入的热量跟以前没什么不同,甚至还要低于之前。但是,Damon的身体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从一个各项指数达标的健康男人,变成了一个拥有严重健康问题的人:
体重增加8.5kg,腰围增加10cm,肝脏功能降低,形成脂肪肝,血液中的脂肪含量由0.08激增至1.5……
而这些变化,都仅仅是因为Damon将摄入热量的主要来源,变成了“糖”。
(关于“糖”的奥义,还会为大家出一篇详细推文,记得关注哦!)
03
为什么不拿同样的时间来变好?
万事万物都有一体两面,既然能够变坏,那么就也一定有变好的方法。
谷歌高级工程师马特·卡茨(Matt Cutts)就被上面#30天只吃麦当劳#的实验打动了。
既然30天可以改变一个人,那为何不用同样的时间去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呢?
于是Matt给自己定了一个30天挑战清单:骑车去上班; 每天走一万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部小说,还要戒掉电视、不吃含糖食物、不玩推特,不喝任何含有咖啡因的饮品。
那30天后,Matt又有了哪些改变呢?
原本总是浑噩度过每一天,回想时甚至想不起来当天都做过什么的他开始发现那三十天的他是如此清醒,在哪里干什么都有了清晰的印象。
坚持每天拍摄一张照片,也让他能够将生活中的灵感瞬间记录下来,对生活的质感有了更多感知。
他参加了小说写作月,规定自己每天写完1667个字,一个月后,他真的完成了一本小说。
他说完成的秘诀就是三十天内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尝到了收获的滋味,Matt开始计划更丰富和更大胆的30天挑战,他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他甚至登顶了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在此之前,他从未如此如此爱冒险和挑战。
从Matt的一个个三十天尝试中可以看出,他所挑战的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焕新了Matt的人生。
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宏大的目标,只是在“改变”这件事上,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坚持”本身,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的为自己目标设定的时间配额的有效期。
如果你决定制定一个三十天的计划,来完成一个小目标,那么当你能够切实保证坚持落实计划三十天的时候,其实你的小目标是否完成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你已经度过了一段计划中的生活,而目标本身就是为了督促你自己坚持执行计划,与其每天担忧目标能不能完成,不如严格做到每一天的安排。
过程对了,结果往往不会太差。
你可以拿你所拥有的时间去变坏,可以不太乖,但你也可以拿同样的时间去接近你所认为的“好”。
虽然正向的改变总不那么容易,可那些持久的播种,不会说谎。
选择一个小目标,制定每日计划,然后坚持做三十天、六十天、一百天,在微小积累中持续改变 。
去做吧。
时间看得见——光阴里,藏着未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