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流转商品之中,最大宗仍是丝帛。在南北朝时,丝帛有实物货币的功能。隋唐的货币制度,有健全的铜钱,币信不坏。但丝帛也仍可流通,作为偿付货值或工资的代价。
唐时纺织业的分工精细,产品等级也有区别,绢分为八级,布分为九等。产品的分类繁多,纺织品本身,至少有布、绢、絁、纱、绫、罗、锦、绮、褐……在这些个别产品项目下,又有因工艺水平及制造技术而分门别类,唐代纺织产品,不限于丝帛,棉纺、麻纺及毛纺也已跻高水平
茶、酒、糖是三种与农业有关的商品。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提到浔阳的茶商,离家前往浮梁买茶,数月不得归来“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茶作为有价值的商品,销行数量也大,唐代政府竟可在出茶州县及运茶要道路口,收取茶税,每十税一。
酿酒是中国固有技术,自古以来,五谷均能酿酒。唐代自高昌引入葡萄酿酒的技术,是水果酒之始,“葡萄美酒夜光杯”名句传诵至今。酒的商品价值当亦可观,是以唐代政府早就榷收酒税。
中国古代的甜味用料是蜂蜜、麦芽糖(饴)及蔗汁。从蔗汁熬制砂糖,是唐初印度传入中国的技术。
瓷器是中国特产。隋唐时代瓷器制作,大为发达,用釉及控制温度的技术臻于成熟。更重要者,南北各有名窑,而以北方邢窑的白瓷,及南方越窑的青瓷为最著名。安史乱后,唐代经济重心南移,而且外销瓷器的海运港口都在南方,以致南方各地如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都有制瓷工业。外销市场扶助了南方名窑,相形之下,北方诸窑的势力就渐渐不如南方了。
纸张是中国另一特产。史籍所记,以为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但是考古所得实物,西汉已有纸,甚至早到战国也有可能解释为“纸”的古字。晋代仍有竹简,则其时用纸还不普遍。隋唐时,纸已普及,官私纸坊遍布全国,然而以南方为多。制纸材料,包括藤、竹、苔、麻、葛、桑皮、楮皮及瑞香皮。此外,败絮破网也仍可用于制造纸浆。各处纸张,因地制宜,各有特色,有些地方的产品,更有其特殊用途。
中国造纸方法,很快即传入朝鲜日本,唐玄宗时,大将高仙芝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751),唐军的造纸工匠被俘,将中国造纸技术传入阿拉伯,自此撒马尔罕纸闻名欧亚,取代了羊皮及埃及莎草片。自此,造纸技术逐步传入欧洲各地。
中古时期的经济生活,在中国回到统一局面,人口增多,消费力强大,安定的国内秩序提供机缘,出现了一个资源、人力均可借此流转的交通网。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足以刺激生产,活泼经济。
唐代的商品,如丝织品、陶瓷、纸张、茶、酒、糖,都以民间作坊为生产主力,官方则以榷征与进献的方式敛税。民间作坊集结劳动力与资金,积累为改良技术的产业传统。由于原料或市场出路的条件,同一产业往往集中于一定的地区。这是宋代以后商业城市出现的张本。有了足够的国内市场,丝帛、陶瓷、纸张都有余力转为外销,遂将中国的经济经由陆、海两途,带入亚洲地区,形成亚洲的经济圈。
在这一经济圈内,甚至有今日所谓技术转移的现象,例如中国从中亚学到制造琉璃(玻璃)、熬制砂糖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中亚及西亚从中国学到了造纸、烧瓷与丝织的技术。而日本与朝鲜更大量吸收许多中国产业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传统。中古时期后半段的唐代,中国的经济已由贸易与技术转移,超越国内经济,融入一个亚洲的区域经济了。
摘录来自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许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