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学的世界不孤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与朋友聊到小孩的教育, 说到一种现象是现在的小孩从上小学开始就功课紧张得没有多少时间做其他事情,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读书时会有那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比如说阅读, 我和朋友从小学就认识, 我们最爱做的事是阅读, 一起讨论我们读过的书, 还曾经天真地计划过合写一本小说。 想起来, 那是童年多美好的回忆啊!

曾经与一位60后的大哥聊天, 他说他们年轻时追求女孩子可是要手里拿着书来追的, 不然女孩可不理睬了。

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书在校园门口等着女孩,  我想那会是多美的画面。 男孩手里拿的是什么书, 代表了男孩的品味, 女孩喜不喜欢, 也自然看出了女孩的品味。

记得小时侯读过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黎明》的儿童小说。 记得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讲述一个小男孩在放学的路上发现最近有许多老鼠,蛇等等小动物在街上乱窜, 觉得很异常, 于是他就想要找出原因。

他使用不同的办法去找答案, 询问大人,当有人给出不同的答案时, 他就去图书馆、书店找资料来证实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可能是地震前的预兆, 于是这个小男孩从书上找出确实有这种可能, 但也不能确定, 而且如果是真的, 他需要让气象局的人知道。

于是故事进一步讲述他是如何找到气象局的人, 如何告知气象局的人, 气象局的人如何与他一起探索分析这种现象......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 首先是这个男孩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探索的方法和精神。 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勇敢, 很酷, 因此潜移默化的让我也感染上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而且这种使用不同途径和资源来验证答案的探索方法一直指导着我。

直到我留学时发现西方的教育体系里从小就是用这种方法的, 反观我们的应试教育则局限在应试的标准答案里, 通过大量的做习题来得到高分数, 而缺少了通过实践来探索的能力。

这本书吸引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大自然里各种事物的反应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这点很有趣, 我也从此对大自然, 对科学有了兴趣。

《阿凡提的故事》、《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等神话般的民间传说满足了我年少时的好奇和想像,教给我善良、智慧和勇敢。

文学也会以别的方式呈现, 比如电影、电视、讲故事等等。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虽然没有深入阅读, 但电视剧的演出及父亲对他们的喜好, 常与我们姐弟们讲这些故事, 这些名著里的人物故事也都耳熟能详。

小时候是特别喜欢《西游记》, 也许是因为其像神话一样, 更能吸引小朋友的好奇和无限想像。 长大后才知道这些故事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会给你不同的领悟。

蒋勋也说过小时候他母亲断断续续给他讲《白蛇传》的故事, 他一直追着妈妈让她把故事讲完, 这不仅是蒋勋老师童年的美好回忆, 还培养了他对文学美的欣赏及喜爱。

记得初中时读《红楼梦》读不懂, 读了三份之一就读不下去了。 到了大学再读, 读哭了, 为了黛玉的命运, 以及其与宝玉的情缘。 现在再听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 才知道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 还不到十份之一,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只是《红楼梦》里的其中一条主线。

按蒋勋老师的解读, 其实《红楼梦》更像是一部青春文学, 讲述了青少年期的故事, 讲述了古代贵族的繁华落暮, 讲了人世的兴衰, 人情的冷暧。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 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文学作品, 包含了非常精巧的文学技巧。 《红楼梦》是一本可以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不断重读都会给你不同感悟的文学。

后来接触了国外的名著,到大学时, 因妹妹读的中文专业, 她大量地阅读各类文学书籍, 我也有幸占染了一点文学气。

简·奥斯汀轻松幽默的喜剧爱情故事,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姐妹的沉重悲剧故事, 都曾经陪伴我度过青春期, 我对英国的印象也从这些书上开始的。 后来有机会到英国, 分别到这几位作家的故居参观。

简·奥斯汀住在南方,阳光明媚的天气让人心情愉悦。

而勃朗特姐妹住在靠近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的荒野上, 即使在她们的故居里, 也能听到大风呼呼的声响。  天气说变就变, 我们才走出室外几十米, 原本阳光普照的天空突然就下起了冰雹, 躲也躲不及, 就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头已经被冻僵了。

不禁想起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里的对女主与男主在山庄附近的荒野上散步的描写就与刚才的天气一样, 才感叹为什么简·奥斯汀与勃朗特姐妹的小说背景及故事的结局如此不同, 环境也是构成她们创作的其中一个因素。

文学作品不仅是感动人, 或是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 要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去读, 文学作品还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灵感和创意。

比如说有人就专门研究《红楼梦》里描写的建筑并把它作为建筑设计的灵感, 也有人从《红楼梦》里的食物描写做成各种菜品。 形象设计师黑玛雅老师的时装品牌的设计, 灵感也来自不同经典文学。

如果我们把文学作品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 那我们也会有不同的角度去阅读, 而作品里的某句话, 或某个情节也许会给你灵感或创作观点去写成文章。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 在文学的世界里, 总会有某几本书会深入你的骨髓, 会影响着你形成你的气质。而另一本给我深刻印象的书是《飘》, 女主斯佳丽的顽强、勇敢一直深深的印在我身上, 看到了当女人面对困境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和爱的人,她的潜在能量能有多大。

黑玛雅老师说过在20岁前的文学阅读, 都会成为你身上的气质, 一旦书卷气上来了, 那就是终生的。

在文学的世界, 就像是自己也经历过了一遍书中人的人生,又像与智者交谈, 每读完一本书, 都有种要向朋友告别的不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