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1岁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萨默塞特.毛姆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当问到他是否愿意出本传记时,毛姆说:“不,不愿意。现代作家的生活本身就是无趣的,我的生活注定乏味,我可不想跟乏味联系到一块。”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毛姆的一生,比他所写的小说还要精彩。
当同性恋行为违法时,他和他崇拜的作家王尔德一样是同性恋者;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都曾为英国情报部门服务;作为一名剧作家和小说家,他收获了名誉,地位,还有丰厚的收入!
不过,他内心深处却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的。
出生于法国的毛姆,10岁时父母双亡,被带往英国,由当牧师的叔叔抚养成人。正如他自己所言:“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以至于后来被爱都会让他感到尴尬……人们赞美他时,他不知该如何回应,表露情感时,又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童年时享受过的母爱和温情,在他10岁时戛然而止,在异国他乡的寄人篱下生活,都对他成人后的情感与婚姻产生很大影响。
他对于喜欢的女性,不知该如何和其相处;对爱慕他的女性,又不懂拒绝。和妻子西里尔的不和谐婚姻,导致他对妻子的仇恨投射到唯一的女儿身上。
虽然去世后留给女儿大笔遗产,就在生命最后几年,受他的同性恋情人的挑拨,和女儿为钱财对薄公堂。
甚至被别人利用,在88岁处于半疯癫状态时,写下相当于自传的《回顾》,把自己婚姻的不幸,痛苦的生活,都归咎于妻子西里尔的虚伪、自私、恶毒,甚至自己与她结婚,也是因为她已怀孕,且以自杀相威胁的结果。毛姆以受害者口吻,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十分不完美且饱经痛苦之人。”
彼时,已经名利双收的毛姆,和他的情人住在法国的豪华大别墅中,西里尔已是他的前妻,并且已去世。但毛姆经不住他的管家兼情人的怂恿,将那段婚姻刻薄地描述出来,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窥视欲,肥了他的情人的腰包,但却将毛姆的年老昏聩暴露无遗。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人们之前的猜测,毛姆是个双性恋者。结婚,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以获得身份认可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回顾》发表后,年老的毛姆被辱骂的信件所淹没,这其中就有读者来信道:“所有人都充分意识到你过了怎样可恶、肮脏的生活,你是英国的耻辱,你越早离开英国越好,记得带上你那个男朋友。”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评价道:“一部老朽、可耻的作品。”
过了不久,毛姆像往常一样回到伦敦。当他出现在之前经常光顾的俱乐部时,所有人立刻不说话了。
几秒钟后,几名会员大摇大摆的在毛姆面前走出去。毛姆被排斥了,他意识到,他严重冒犯了这些人,打破了英国绅士的行为准则。毛姆自己也曾是这一准则的遵守者,但是将回忆变成白纸黑字,渴望得到内心解脱时,无意中也掀掉昔日神秘面纱,成了人们的唾弃对象。
至此,毛姆再也没有回到过英国。
对人性表现出敏锐洞察力的毛姆,没有人能料到晚年的他会陷入无法自拔的痛苦中,他觉得对别人付出很多,别人却都是处处算计他,只有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得到过爱的回报。
这种对母爱的无限怀念,在他最著名的小说《人生的枷锁》中,表现得尤为感人。
毛姆对这本书的注解是:“本书不是一部自传,而是自传体的小说。事实与虚构紧密交织,感情是自己的,发生的事情,却未必事事与我相关。”
童年的经历为他写作《人性的枷锁》提供了灵感的同时,也帮他摆脱痛苦与不幸的回忆,也让他一举成名。当他年老时,却以另一种方式,让人“瞩目”,却是被别人算计所致。
而更可悲的是,在他年老多病时,他最信任的侄子罗宾,将他头脑清醒时说出来一些往事,都认真记录下来。
即使毛姆早早地就专门给罗宾设立信托基金,以供他将来所需,但罗宾在获得这些后,并未满足。
在毛姆去世没几个星期,罗宾就在报纸上公告世人,他的叔叔毛姆是同性恋,并继续向市场兜售有关毛姆的生活,继续消费毛姆,来获得报酬,和以此成名。
虽然,毛姆的声誉经历过下滑,但几十年后,他的作品依然畅销无阻。正如他生前所预测的,作者去世时会扑腾出一点火花,接着可能被忽略数年。倘若他的作品有持久的价值,那将会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
时光荏苒中,“最会讲故事的人”所留下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欢。这位在二战中,曾经保护过很多犹太人的作家,人品也还是值得人称赞的!
这就是由英国著名传记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所著的《毛姆传》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书中对毛姆的生平和经历,都有了精彩的还原。每部作品的写作背景,都有很好的交代,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