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发现很多东西原来都有时效性的问题,例如下面这篇文章,早在4号我已经写了一半,却等到今天才整理发出。
三分钟热度的意思是,头脑发热的冲动持续不过三分钟。
但从另一层面来说,既然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赶紧去做呢?
我们以为阻碍我们前进的路很多,
累 没有时间 不会 不懂 好难 没钱
这样的词语,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频率高的吓人。
如果大脑曾经出现过的想法会直接导入记忆库,而如果这个记忆库还有查重功能,一定会看到这几个字在在最近三个月这个限制目标之下,你也许会发现上面这些词汇出现了几百甚至上千次。
很多时候,困难甚至不需要把你打到。它只需要抬起手,亮出自己的名字,你已经退到了起跑线之后。
蔡康永: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2016年过去了10天,有多少人的反思像下面这样:
知道文案有很多种写法,但是当我执笔开始写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都是空白。
知道营销很多时候运用的是心理暗示,但当在实际生活中想要应用的时候,却发现这到底有多难,于是搁置
知道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罗列出自己在意的所有事情,并分类,却连自己在意的到底有什么事情都说不出
知道如果我每天坚持朗读十分钟的英语,大声朗读,哪怕只要坚持3个月,也许在面对歪果仁的时候,可以冷静和不慌张,却总幻想着明天再开始
知道要与人为善和夸奖赞美,能够让我在社交场合中获取好感,却很少当面对别人进行夸奖
参加了很多社群,除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聊天斗表情包,你其实什么都没有做到,更别说什么认识大咖了。
如果你确实只有三分钟,那就去做三分钟的事情。
如果你2017年的目标是看书。
第一天,
你用三分钟,上某东下单把你看到的第一本书,买下来。付款。
第二天,
你收到了书,用三分钟,把包装拆开。
第三天,
用三分钟,打开封面,签下你的名字
第四天,
用三分钟,看完第一页
如此循环往复。
我现在手边的这边书,是150页。如此计算,5个月下来,你可以看完一本书。
一年下来,你可以看完2.5本。
也许你觉得这样的计划太慢,但我可以保证,你不一定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