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文科纷争是源于高中选科,大家都说选理科好就业,文科出路窄。乍一听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身边读书的人都是为了考试,为了考上好大学,为了好工作,为了当官发财步步高升。这一条路走下来也无所谓对与错,但万万不该局限于此。上学读书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靠读书走捷径谋取点什么,而不是纯粹地为了读书获取知识和智慧以及创造智慧。
在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讨论文科有没有用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如果仅仅为了生存大可不必读书,上大学,不如去找铁匠学打铁,去蓝翔学挖掘机,这样的速成班需要快速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工具人。上大学是为了寻求好工作的说法,可以理解成加速版的人生——出生就是为了死亡。而大学培养的是有个性和寻求自我的有思想的人才,这不是仅仅几年大学的教育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生不断地自主地探索,但是很多人已经忘记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存在。依附在大学的学历上,觉得必须要从这个社会上索取点自己认为理所应当的薪水。这便是大学教育的失败之处。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扮演好四个角色。首先,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第二,它是一个研究的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且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第三,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四,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在目前的价值体系内衡量有无用处的标准是能否赚大钱,能否快速赚大钱。正是这样的标准让我们难免怀疑文科无用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与古人思想对话的快乐瞬间,以及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自身。如诗人布罗茨基曾说:“一个读诗的人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正是我们所学道理和文化,不断浸染着我们,使我们能对世间的疾苦保有悲悯之心,对人生的意义还有追求之愿。我们怀疑,我们忧虑,我们迷茫正是我们本身在这种局限的价值观内发生的思想碰撞。
我所倡导的不是逃避目前的价值体系,而是积极面对,不要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无意义的过程。只有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次又一次惊喜和感动的瞬间,这无疑是生命本身的馈赠。这世上的个体并不是各个人都足够幸运能拥有鞋子,更不可能是大多数都能找到合适的鞋子,而更多是选择适应现有的鞋子。不要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选择苟且、沉沦和堕落,因为抬头可以看见天空就证明你来过,你来过的话就请告诉这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