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一志愿能上是最好不过的了,既然选定了一志愿就要为其付出相应的努力,不要想着调剂,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因为调剂着实是条充满未知的路,一路坎坷、一路荆棘,每一个走过的人都深有体会,重重险境,说不定走到哪片沼泽你就撑不下去了,倒下了,身后空无一人。
先说明一下我的情况,我报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初试成绩370,复试线385,无缘复试。
从3月4日下午16:00知道自己没进复试开始,到3月25晚18:00选导师完毕后,调剂结束,共历时21天。调剂院校是中国农业大学。
在这过程中,自己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仅供学弟学妹参考。
1.调剂过程中,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时效性很重要。
3月4日当晚我联系了学院老师,老师说我的分数很难调剂,让我把目光集中在某些名气不高的211学校或语言类大学身上。对自己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开始搜集调剂信息。
开始时我毫无头绪,手忙脚乱,张皇失措。之前出分后并没有关注调剂信息,而在这19天里,有的学校预调剂系统已经关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如果初试分数不高(压线或者擦边),调剂信息一定要从出分那天就开始关注。
我点开研招网的调剂信息,一条条看下去,很累而且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我们专业,而这样无意义的工作我重复了两天才放弃。那时候的我看到相关专业就填报,不管学校是不是911,是不是一本,盲目又冲动。
后来我关注了娜姐(@娜姐英专考研工作室)的微博,由于娜姐只发英专的调剂信息,这样就减少了我的筛选量,效率大大提升。把娜姐的微博刷完,我几乎填了能填的所有院校的预调剂(院校的预调剂系统、发邮件、调查问卷),形式多样,但内容都差不多。
后来几天里娜姐有事就暂停发调剂信息了,我便在微博上关注了另一个发调剂信息的博主@郑老师PUMed。也看到了一些公众号(考研军火库、试译宝、青塔、外国学术科研网等)的汇总信息,不过公众号更新慢,还是微博比较及时。
也可以联系认识的已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今年他们院里有没有调剂名额什么的,他们和导师接触多,也许有机会得到消息。
然后就是打电话,不要害怕,既然已经到此地地步了,颜面什么的就暂时搁在后面吧,而且老师们大都很和善,不会凶人。虽然我这个胆小的人只打了5个……电话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也很正常,但万一能得到就是赚了。
最后要强烈安利的就是考研帮里的【调剂信息】模块,这个很及时又很全面,而且还有很多学长学姐的调剂经验贴。
至于预调剂系统,有的学校算数(如:南师大、山大),有的学校不算数,有的学校一定要填,有的学校填了也没用,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上的通知为准。但是如果学校有预调剂系统,最好还是填一下。
调剂前期可以广撒网,我是把心仪的高校做了Excel,网址、专业、要求、时间等标明,然后每天去官网(xx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xx大学研究生院或xx大学xxx学院)看一遍有没有调剂信息,手写在本子上也可以,我是觉得excel中直接点链接方便一些,依据个人喜好即可。
到调剂系统快开放的时候就慢慢收网,选10个以内心仪的排好序,到系统正式开放时抓紧时间尝试,一般00:00会爆满,可以等到1:00之后填写,如果等不到就早上6点左右起来填写,只要在老师上班前都可以。我当时电脑登不上去,后来换了手机居然很容易就登上去了,所以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2.调剂是一场体力、耐力、财力战。
我看网上说调剂系统开放前就已经定好了调剂名额,所以一度很恐慌。我在调剂系统正式开放前只接收到了一所学校的复试通知,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多人被前期漫长的预调剂搜集信息磨灭了耐心,到正式调剂时已经懒得再上学校的官网查看信息了,只在研招网里刷新。这样的弊端就是很容易错过系统开放的时间,你心仪的学校开放时你志愿满了,或是盲目填写导致几个学校的复试时间相撞,错失一些机会。
至于三个志愿,我是觉得与其留着一个等,不如让这个等待的时间属于那36个小时倒计时。不过,需慎重。
如果时间、精力、财力允许,尽量多去几所学校(一般不超过5所,多了抽血也受不了啊!)尝试一下,既可以增长学术知识,又可以遇见不同的城市与校园文化,还可以交到新的朋友,何乐而不为。
只有多出去看看,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算是出去见世面了,寓学于游。如山本耀司所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至少每6个小时刷新一次研招网中的调剂信息,不要嫌麻烦。
还有,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即使出门在外也要按时吃饭、均衡饮食、多喝水。因为,在复试过程中病倒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仅影响心情而且会阻碍发挥。
到处跑难免会花费很多,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只能以后慢慢赚回来啦。机会难得,机会比金钱更重要。
3.有一个可以商量、倾诉的人。
我在3月19号晚上22:00后忽然很慌,当时距离调剂系统正式开放还有不到两小时(我当时以为不到一小时了),忽然感觉难以抉择,那么多学校,该选哪个呢?
当你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我和当时正在聊天的人分享了自己的慌乱,烟烟和舍友Alex(她好像总会在我需要帮助的每一次及时出现)给了我一些建议,让我稍稍安心了一些。其实有时候,别人的建议不一定管用,但是能有一个分享焦虑的人真的很必要。冷静下来,你会发现其实事情并没有多么可怕。
而且,00:00的时候不一定所有的学校都会开通,所以选择范围还是有限的,没必要过度慌乱。
我所说的可以商量的人与可以倾诉的人不同,可以倾诉的人有足够的耐心与时间就可以,而可以商量的人要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定的见解与决断。
4.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事是没有定数的,这短短的三周内,我仿佛看尽了很多人的命运,眼泪、欢笑、争执、喜悦一个个摩肩接踵,此起彼伏,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我在3月11日晚上看到了南航的调剂名单中有我的名字,这是第一个让我参加复试的学校,所以我激动万分!立刻开始查车票、住宿,和同学分享喜悦,后来忽然得知不接受我们分校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3月15日又看到山东大学复试名单中有我的名字,于是第二轮激动开始啦!调剂的考生共有140个,然而共录9个,这个报录比真的是一言难尽。然而我还是想去试试,毕竟这是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可以参加复试的机会,于是马不停蹄赶往济南。结果当然不尽人意,可是也在预料之内,我认为不虚此行,收获了面试经验,应答tips,结交了新盆友,看了大明湖美景,见识了济南的温柔。
不要放弃尝试,不要停止脚步,好机会永远在路上。
我有同学进了复试,但是复试被刷,于是万念俱灰地开始找调剂,可是就在出发前一天忽然接到了一志愿学校的补录信息,天呐,这是什么神仙运气。
网上还有很多到了四月“捡漏”的案例,所以一定不要放弃,因为如果你放弃了自己,没有人能救得了你。
没有接到复试通知的同学,在4月30号之前,一定一定不要放弃。
5.取舍总会有得失,你得接受每一个选择带来的后果。
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选择的重要性,或者说,选择之难,难于上青天。
有些选择,也许事后回看会觉得当时所谓的难其实很幼稚,可在当时,它的确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呀。
我曾在要不要去山大复试之间难以抉择,在三个志愿要填什么之间难以抉择,在接收还是拒绝中国农业大学的复试通知间难以抉择,在农大与地大(武汉)之间徘徊……这些都是一些关键性的抉择,还有许多琐碎的选择未列其中。
其实我也是个选择困难症患者,害怕作出选择,我觉得选择和与人交际一样可怕。但是后来我找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不让自己后悔。难以做出选择时,就选那个你一定不会后悔的选项;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都不要后悔。
我见过有同学在调剂的第一所学校(已经拟录取)与第二所学校(还未参加复试)之间徘徊,因为难以抉择而坐地哭泣,最终决定放弃第一所而冒险尝试第二所。我当时不理解,明明第一所已经胜券在握,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后来我明白了,有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是必须做出取舍的。
我见过有同学在找工作与二战之间难以抉择,二战前途未卜,可是一想到与上学告别又很不甘心。虽然在难以抉择的时候总会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可我还是佩服她的勇气,因为她没有盲目选择调剂(她的分数超高的,大家都说不调剂很可惜),而是选择先找工作,也许在工作两三个月后就会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有时候,一段小小的gap time或许真的会比步步紧逼有效。
用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我如何做抉择吧,那天我在复试时在要不要带某本沉重的书之间磨蹭了好久,放进包里又掏出去,又放进去,最终决定还是带着,因为我怕我不带会后悔,而带着虽然很沉,却多了一份踏实,我不会后悔。
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最好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家长、老师或朋友都可以,具体的参考第3条。做出选择后,就尽人事,剩下的交给命运。
6.允许自己掉眼泪,但记得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调剂真的很累,带着一切不确定去奔赴一场场未知,有人还要承受很多来自家庭等的质疑,难免会情绪崩溃。
成年人的世界里是允许奔溃的,但请记得,之后还要擦干眼泪继续前行,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怎样的机遇在等着你,至暗时刻过后便是点点光亮。
7.学会体谅他人,每个人都不容易。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积累很多坏情绪,每天负能量爆棚,所以很自然,那些关心你的及你身边的人就成了被伤害的对象。
可是谁又容易呢,学会温柔地与他人相处,做个大度的人,相互支撑着走下去吧。
8.考研就是一场被分割的漫长的等待。
考研真的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尤其是调剂。初始结束等分数,分数知道后等校复试线,校复试线出来后等院复试线,院复试线出来后等国家线,国家线出来后等调剂系统开放,调剂系统开放后等复试通知,复试后等待录取通知,拟录取后等通知书……
每个阶段都有所等待,整个过程被细化分割。能等到最后,你就赢了。
9.调剂不代表失败。
很多人是拒绝调剂的,不论分数的高低。他们啊,要么很不服输,选择了二战,要么懂得适可而止,抓住春招的尾巴去找工作了。无论怎么选择,都没有错。
我选择了调剂,因为我觉得一年的时间很漫长,我耗不起,不知为何,到了20多岁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而且来年战况只会更加激烈,我不确定再战一年情况是否就一定比今年好。
我给自己划了一个线,最差也要上一所211(语言类院校除外),在这个线内我没有太多要求。但是也不能没有尺度,上一所还不如本科院校的学校,真的对于学习与成长帮助不大。总之就是有退让也有底线,调剂不代表失败,它只是通往梦想的另一条路。
最后,别人的意见都是参考,你才是最终的也是唯一的decision 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