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六祖坛经》这三句话,你可以超越99%的国人!

没读《六祖坛经》之前,我对很多佛学书上的内容都理解得十分吃力。幸好在机缘巧合下读了这本通俗易懂的佛学书,很多晦涩难懂的佛学内容变得清晰起来。

尤其是在“顿渐品”篇,以下三部分内容之前在其它地方也看过,可就是看不懂,不过在《六祖坛经》我开始顿悟其中的内容,悟懂后我觉得自己正进入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

1、“亦见亦不见”

之前觉得“亦见亦不见”的意思很玄,但当我看到六祖大师简单总结成是“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时,我一下子明白了。

我之前写的文章提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有读者评论道:“如果有人要来抢走我的东西,我难道也不见世间过吗?“

对此,我的回答是:”不见世间过,是因为我们能从别人的行为中读取他背后的积极意图。拿对方抢我的东西这件事情来说,我们能读到的积极意图可能是他真的有经济困难。这种情况下,我们力所能及的布施,一来能救对方于水深火热之中,二来自己做善事也是一种积福。”

而我们为什么要常见自心过愆呢?

因为反省能加速我们的成长步伐。我11天前下定决心要写“每日三省吾身”,连续写了11天后,自己发现比以前更容易找出做得不好的地方。早发现,早改正,这令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成长加速!


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

真正的学道之人,因为有等流心,所以是没有善念恶念之分的,这点要有缘人才能领会。而假的学道之人,因为有分别心,所以有善念恶念之分。

很多人肯定会很疑惑:“没有善念恶念之分,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其实可以一言以蔽之:“好就是坏,坏就是好。”

可以举家长对小孩严格这件事来做例子。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坏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小孩严格,助其培养起良好的品格,这是好事;但是如果起到了反作用,小孩变得更加反叛甚至心理出现问题,就变成坏事了。

所以,真正明白个中玄机的学道之人是不会有善念恶念之分的。


3、“无二之性”

佛性,就是“无二之性”。因为佛性归一,所以“有二之性”,必定不是佛性。

正如上面提到的“好”和“坏”,着相的人会认为是“二”,而觉者会明白这是“一”。

我之前缘分未到的时候,也是不明白这个“不二”之理,直到读到《六祖坛经》,才终于明白。


以上三部分内容来自《六祖坛经》的“顿渐品”篇。佛法之道看似很玄、但一旦顿悟就会觉得很简单,只是需要付诸行动的修行却是一辈子的。领悟到这点,我们一定能比99%的常人更易取得成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很快 快得我们都似乎已经找不出任何的字眼来形容 在毫无防备之下2018年翩然而至 而我而你 是不是...
    漠然然然阅读 3,964评论 0 0
  • 在考虑是否离职
    胖大星花阅读 1,332评论 0 0
  • 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又名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是一...
    bluexiii阅读 14,301评论 2 12
  • 一 我出生在浙江沿海一个边陲小镇,乐清。拜亚热带...
    憋稿子憋不出来阅读 4,048评论 0 7
  • 以为写出了自己所有的痛就能成是世间事,在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小编眼里,那就是入不了法眼的垃圾,你所看过的小说里认为...
    九命9livescat阅读 2,8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