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市民学校全方位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是新时代的要求。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相结合,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切实提高市民素质,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为加快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支撑。目标: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的社会教育功能,引导广大市民崇尚文明、热爱学习、破除迷信、抵制陋习,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市民中营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并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实施办法(一)线下授课全市市民学校,做到社区、行政村全覆盖,线上授课通过学习强国、视频收听、网络直播等形式进行培训。责任单位:各镇(街道)。(二)课程内容1.市民健康教育营养与健康、运动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生活习惯、个人卫生、我学烹饪、公共环境与健康等。2.文明素养教育党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礼仪大讲堂、道德大讲堂、文明公约、志愿者故事会、文明市民讲文明等。3.法治大讲堂守法公民讲堂、现身说法、我与律师、法制精神、案例法制课堂、我与法官、应知应会法律大全等。4.家庭教育家庭网络教育课堂、好家长谈体会、老师的心里话、家庭伦理学、家庭经济学、敬老模范故事会、书香家庭、家庭阅读分享会、社区是我家等。5.审美教育教你一招(摄影班、美术班、音乐班、广场舞、诗歌班、戏曲班、书法班、抖音创意等)。6.技能教育理发班、烹饪班、保姆班、计算机班、裁缝班、插花班、按摩理疗班等。7.应急管理教育急救知识(心肺复苏、防火常识、转送病人常识、地震常识、灾难自救)、公共安全维护常识、救援组织动员等。8.公益教育志愿者大讲堂、国防教育、食品安全、慈善基金、仁爱教育、特殊教育(哑语教堂)、环境保护、扶贫济困、关爱老人教育、节约资源教育等。(四)师资培训人员讲师团队所需师资由各镇(街道)负责聘请(招募)落实,从全市市民中招募大量志愿者。(五)教学时间主要安排在业余时间,如晚上、周末、周日等,保证每周有教学活动。四、工作要求(一)组织领导。建立市民学校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依托网络学校三级体系。各有关单位要在人、财、物、政策等各方面大力支持,把部门会议室、图书室向广大市民开放,要把建立市民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场地设置和日常管理工作。(三)分工协作。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加强对市民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活动组织形式及市民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工作,做好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和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人社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工商联等相关单位要做好指导,确保活动实效。(四)督导考核。要强化对各镇(街道)、村(社区)市民网络学校培训工作督导,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类文明创建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最美志愿者、文明市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荣誉的重要依据。(五)营造氛围。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宣传市民网络学校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关心支持市民学校、使市民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各社区要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市民学校的教学活动、下载使用网络平台,共同为市民学校的建设、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20年月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