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读了莉萨.吉利诺瓦的《记忆》这本书,帮助我重新建立了对记忆的全新认知。原本我错误简单地认为记忆是我们大脑里存储的一部分信息;它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记忆能力是天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会逐渐退化等等。
现在我了解到,你拥有的每一段记忆都是大脑对你所经历的事,做出持续性的生理改变的结果。从不知道某件事到直到某件事,从“没有经历过今天”到“又活了一天”,要想再明天记主今天所发生的事,这意味这你的大脑得有些变化才行。
那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感觉、情绪和事实是先通过感官入口被感知。这些入口就是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创造一段记忆有4个基本步骤,分别是编码——巩固——储存——提取。
经过这些步骤,我们才能拥有一段可以提取的长期记忆。就比如当我第一次从湘西老家去到长沙上大学,我和父亲一起坐了12个小时的卧铺大巴,我很清晰地记得每经过那段盘山公路时,我就感觉到眩晕呕吐,老家当时还没有什么高楼,街道也很拥挤,公共卫生比较脏乱。从老家到长沙的途中,大都是荒凉的山地,稀稀疏疏建着简陋的瓦房,来到长沙,看到宽敞灯火通明的公路,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不禁兴奋地感叹,哇,大城市原来这么不同~
因为有这些强烈的感受,以及五感的输入,大脑把这段记忆储存在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中,当我接受到第一次来到新城市这个信息时,大脑就受到刺激,触发连接神经网络的激活,因此会回忆起当时的一些细节。
所以,很有趣的是,记忆其实是一种联想寻宝游戏,一项重建工作,它能激活大脑种许多不同但相互关联的部分。我们在反复记这些记忆,而不是重新播放它们。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部分记忆受到刺激时,记忆就会被大脑提取出来,从而激活连接记忆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