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下乡扶贫的人,因此对这方面比较关注。因为不关注也不行,家里唯一壮劳力,被下乡扶贫工作征用之后,在家就形同虚设。
今年正月小宝出生,他这个爸爸只在病房三天就溜之大吉,到村里上岗去了。说好的二十天陪产假呢?信誓旦旦顶一个月嫂的那个月哥呢?说好的我只管生,那个只管养的人呢!!!
没办法!早出半夜归的他,无论什么时候打过去电话都是在填表!我刀口该拆线了,他在填表;孩子要打防疫针了,他在填表;家里断电了,他在填表;净水器坏了,他在填表......一度我以为,扶贫工作就是填表。我问他填什么表这么如滔滔江水般绵绵不绝?他大概解释了那么一解释,就是比如说乡里要求贫困户占全村农户百分之五十。把各个农户情况摸清了,贫困户筛出来了,各户信息填表填好了,报上去了或者没报上去,新政策就又下来了,贫困户又要占百分之三十,那得滤下百分之二十,所以重新填。填的速度比不上变的速度,所以就这么,白天填晚上填,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填。
这种填表扶贫法让我等平民百姓非常之不解:为啥没有个统一标准呢?符合贫困标准的就算,不符合的就不算。这多简单。为啥非得要个百分率?一要率就容易失真,就容易把那住着楼的,开着车的农户算进去。或者就容易把那患了病的,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算出去。而且,这么玩纸上数字游戏,还不如给跑个项目,建个大棚,修条路来得实惠。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干活不随主,就是二百五,上边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听说他们配备了手机,用以定位打卡;听说他们配备了锅碗瓢勺,扎根农村;听说他们有下乡补助,但我从来也没见他拿回来过......又听说,农户积极踊跃,争当贫困户;又听说,贫困指标被村干部厚此薄彼当福利来发,因此挨了打,下了台......听说了很多,但实实在在的是:从他下乡以后,所有的节假日,包括周末,他都没有完整地陪我们度过。电话,微信不断不说,一个通知就去乡里开会去了,一个通知就去村里准备迎接明察暗访的检查去了......
上周日,我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帮扶村去搞帮扶。我才亲身经历了扶贫工作。走之前,领导做了扶贫工作介绍,才知道他们为扶贫做了很多:搞葡萄大棚种植,菊花茶种植,建花果山山庄,搞生态旅游村;去年洪灾,帮村民转移,救下两户危房居住的村民;帮贫困户贷来无息贷款;送文具送大米等钱物,下乡义诊......看来扶贫不单是填表,还真做了实事。
我愿意去参与这样的活动,不是高高在上的帮,扶,而是访,并且记录。乡村于我,作别多年,但却是我童年少年生活之地,陌生又熟悉。二十分钟车程,就到了目的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看到的今日之乡村:环境干净,路路畅通,房前屋后,各种果树环绕,曲径通幽处,多是高宅大院,未到门口,狗吠鸡鸣先闻,鸡鸭鹅成群结队,觅食,晒太阳,悠然悠哉。院内农具俨然,屋里温暖如春。有小儿骑于木马,有小女明眸皓齿,发辫翩翩,绕于爷爷膝下,奶奶忙碌进出,拿姜拿肉,锅勺叮当,须臾饭菜之香缭绕......这是真正烟火农家,桃花源头,岁月如梭又怎样?只要年年岁岁平安静好如斯。这么美好乡村,只会令人神往,哪里有贫穷模样?
也许是我走访样本太少,十户任务只访得七户。但真的,都是好主儿。相比之下,我的家真叫蜗居,我的生活,真是憋屈。看来该帮该扶的是我,不是他们。
在和老乡们家长里短的闲聊中得到的他们生活状况。
村里正规划小别墅和高层小区,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许多年不批宅基地,所以,村民都在村边自己地里盖房,村边没地的,就拿别处好地换。因为没标准没规划,就使劲地往大了盖,大院,大屋,大高墙,大门楼,门边还有大栅栏,用来种树,养鸡鸭鹅。院里除放农具,放杂物外,依然大得能跑马。因为建筑面积大,房子高,冬天采暖就成问题了。一个采暖期得烧四吨煤,屋里才能维持到十几度。现在政府提倡煤改气,还有改造补贴,不知道改成气以后是不是还暖和点。
村里有幼儿园,墙上壁画,院里滑梯,颇像模像样。上小学就到城里,有校车接送,一个月二百多车费。我走访的第一对老夫妻,他俩儿子一个在北京大医院工作,一个在邢台工作,受教育程度都不低,大儿子更是读到博士。给我带路的乡亲,俩闺女也都在北京发展。看来年轻一代并不喜欢静好的桃花源,而更向往激情热烈快节奏的大城市,并为之努力学习工作,在大城市站稳脚跟,让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好几家门口都停着车,因为现在农村年轻人结婚,除了房子和巨额彩礼,车也是标配。不过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更普及。也有摩托和自行车,很少。应该还有拖拉机,用来收庄稼耕地,只是因为严冬,都收在库里。
村民基本都入了农合医保。高血脂,脑梗塞,腰腿痛这类慢性病的人不少,但对医院正规治疗抱怀疑态度,对口口相传这个村那个镇的土专家倒比较信任。哪怕不报销也要吃人家的药,还觉得挺顶事。其实大部分慢性病的恢复要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正规化的治疗康复,很多人意识不到。但我访的第二户,小闺女才两岁,还赖床在被窝里,却奶声奶气训斥准备吸烟的爷爷,不许在屋里吸烟!看来戒烟的健康教育做的不错。
村里的娱乐活动就是打打扑克,跳跳广场舞,也有放电影的。不错,集体活动,交流感情,放松心情,这比窝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的城里人强。也不用逛公园,出门就是大自然,由着你欣赏,还不要一分钱。
不过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散养鸡鸭真是太脏,满地鸡屎鸭粪,最好都扎个篱笆圈块地养。狗很多,甚至一户养两条,有拴着的,有放养的。小型狗放养还行,大型狗放养可就有点危险了。有只膘肥体壮的大狼狗大如牛犊,就自己在街上游荡,太吓人。村民基本了解扶贫政策,也比较支持,但有的要求就有点过分。比如有的村民要求扶贫工作队给他闺女买台电脑,有的要求去替人讨薪,还有要求看病免费......有个贫困户,给他赠了轮椅,送了米面油,就因为少送了一箱牛奶,他就说些酸溜溜的话表达不满。人心不足蛇吞象,扶贫不但得扶生活,更应该扶精神。
有个村民不清楚贫困户定义,我给她讲啥样的不属于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医疗教育有保障。这个村民说:现在哪还有愁吃穿的?谁没房子住?谁不入医保,谁家孩子上不起学?照这标准,世界上哪还有穷人?也是,咱们认知有限,看到的都是越来越好的新农村,新式农民用着新式农具,省时间省力气,不再把土里刨食当作唯一生活方式,打工,做买卖,跑运输......只要有头脑,有力气,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生活建设得越来越好。而真正该帮扶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因为病,因为意外,没了劳动能力的人。看权威的党报已经在批判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了,政策越来越精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贫困人口越来越少终至消失。
希望世上真的再无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