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勉强啃完《人类简史》,最后的部分——从此过着幸福而快乐的日子,上升到了哲学的方面。读完之后我了解到为什么我会对一些事物感到不平衡——来自于我的主观期望与客观现实的两个乐谱演奏的歌曲不在同一个旋律之上。
书中先讨论的是关于认知革命下,衍生出的最早的“富裕社会”和“史上最大的骗局”农业革命开端之后,狩猎采集者与开垦者农民哪个更快乐的讨论。
很多人会想,原始狩猎,采集社会没有固定的居所,社会关系也没有建立稳固,暴力与气候葬送了无辜的生命。而在农业革命后,我们有了固定的资产,不再漂泊,有实用的农具,驯化的谷物产量稳定,驯化的动物也能分担农务。自然实打实干的开垦者会快乐于奔波的原始祖先。
农业革命的确增加了食物的总量,却减少了食物的丰富性。就到现在,咱们是不是每顿不能缺少米饭,面食,猪肉?贸易战,疫情使物价疯长,猪肉价节节攀升,到现在我家还是吃鱼比较多(2023年猪肉价降到4元一斤简直是个神话,笑哭)。饥荒依旧肆意敲打着数亿第三世界人民的胃。而采集者,狩猎者奔腾在草原,穿梭在丛林,见啥能吃就吃,想吃肉了抓野猪,扎长毛象。他们的饮食健康多元化,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地球有着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低发的传染病。
单看个体,农业革命的农民比采集者更加辛苦了,却没有得到成正比质量的饮食。忧虑着上顿再接下顿,收上去的税粮反而要去养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这样看,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原始人猎杀长毛象似乎就是智人纯粹的快乐,反而经济发展会挫伤一部分人的快乐。
什么是快乐?它是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类心理,生理是否相协。也就是上头的例子,原始人因为吃得好而快乐,早期农民因为付出大力气到头来吃得却不好而有着巨大的忧虑。
我们快乐与否,是客观条件与主观期望是否相符。我们试着猜测或想象其他人有多快乐的时候(可能是现在或过去的人),我们总是想要设身处地去想想自己在那个情况下会如何感受。但这么一来,我们是把自己的期望放到了别人的物质条件上,结果当然就会失准。
客观说,有钱财,有成就不一定就是期望的快乐。贫穷,平凡,没有梦想,未必失措,不快乐。用大张伟的大实话就是“一个人要是没有梦想,那么不就无忧无虑了嘛。” 百大DJ榜第一来自瑞典的艾维奇,具有众多“信徒”,如果你听电音却只知艾兰沃克,却从未感受过艾维奇音乐带给人那份满眼泪水盈眶的激动,感动,真是遗憾,而他的逝世更令世人遗憾。年仅28岁的艾维奇在18年因心理疾病自杀。
生物学上,快乐是由一种复杂的生理系统决定的。或者理解为现代理论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精细复杂的作用有关。学了高中的理科生物就有所了解,令人愉悦的多巴胺是神经递质,与快乐相关的还有血清素与催产素。而我也从没有想到,本身一个人属于暖阳还是冷空调(心情的level:)和这些化学物质们在系统的含量密切相关(也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学有关)有些人人总是很快乐其实是那些化学物质含量高,一个人总是平平淡淡,佛系也和那些化学物质含量有关。比如你看《权利的游戏》的时候,看到二丫一刀捅死夜王,使这个创造1000000+工作岗位,绿精灵创造来控制全球变暖的头头破成碎碎冰的时候,你是不是欢呼了呢?(使你愉悦的物质增了)当你看到龙母骑龙怒火灼烧屠烧君临,最后被囧雪诺了结的时候,是不是气到想寄刀片给二DB呢(快乐的物质变少了)?
但我们得认识到,生命每个瞬间都在改变着,就像潮起潮落的海浪,无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是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意义,那只是一瞬间的波动。所以常有人包括自己叫我们自己看开。也就像如书中所言,我们注重于去关心生活中的那些波澜的时候,就像追逐着海浪的潮起潮落,会很累,甚至不经意会被浪潮吞没,失去生命。醒醒,追求那些“主观感受”,你会发现快乐短暂,痛苦延长,我们不要陷进去,要乐而不过,哀而不伤。
天天开心哟!!!《人类简史》强力推荐哟!!!